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29日
保护“水生态” 做好“水文章”
段庆茹 本报记者 杨磊
夏日的石堡河潺潺溪流,河流两岸砖石堆砌,偶有小鸟从河面掠过,这美妙的生态画卷是黄龙县石堡镇保护“水生态”、做好“水文章”的生动注解……生态兴、百业旺。
石堡镇坚持把“保护水生态、做活水经济、挖掘水文化”摆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优先、资源支撑、项目带动,形成生态修复育产业、产业支撑强经济、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的良性循环,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强产富民的经济社会效益。
2020年以来,石堡镇积极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5500万元,实施了黄龙县石堡河县域污水处理厂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现一河两岸山青水美,带动休闲垂钓、渔业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
在石堡镇工厂化养殖车间,直径6米、8米的养殖桶错落有致,由生化池、微滤机、竖流沉淀池组成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为渔业养殖赋能科技,高密度、集约化、高产能、低碳环保的特点优势推动渔业养殖实现绿色发展。
石堡镇依托项目实施带来的优质水资源和优良生态,着力打造“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6000立方米微循环工厂化养殖区、260亩大水面养殖区和1400立方米观赏鱼养殖繁育车间。根据测算,工厂化养殖年总产值为3500万元,亩均收益16.8万元,改变了国内碎片化渔业养殖模式,探索了一条“南鱼北养”的创新路径。
为了让一泓清水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石堡镇开发建设占地112亩、可容纳1200人同时垂钓的国家一类、西北地区唯一的标准化千人垂钓基地,举办大中小型赛事350余场,吸引30个省市3.1万名钓友同池竞技,20余万人随行游客来黄龙旅游,赛事营收1300余万元,全面打响“全国垂钓看陕西、陕西垂钓看黄龙”品牌效应。
“这里是黄龙县梁家河村,山清水秀,风景秀美,钓场环境也很好。春来赏花、夏来避暑,还有扣人心弦的比赛可以看,真是周边游的最佳选择。”在4月30日举办的垂钓赛事中,游客李先生一边直播一边为梁家河村“代言”。
“每次比赛我都在这摆摊,有时候都不够卖呢,除了凉皮、牛筋面,今年我又加上了饮料、零食,一天下来能有个千八百元收入。”说起摆摊做生意,村民蔡凤梅便打开了话匣子,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致富经”。
随着水利、路桥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赛事举办、渔业养殖、渔产加工等产业效益逐步释放,高质量项目推动新增就业岗位80个、吸纳县城周边村组就近务工276人,渔业休闲小镇“一区四基地”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最终形成“一水育一业、领一村、养一川、带一城”的经济社会效益。
夏日的石堡河潺潺溪流,河流两岸砖石堆砌,偶有小鸟从河面掠过,这美妙的生态画卷是黄龙县石堡镇保护“水生态”、做好“水文章”的生动注解……生态兴、百业旺。
石堡镇坚持把“保护水生态、做活水经济、挖掘水文化”摆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优先、资源支撑、项目带动,形成生态修复育产业、产业支撑强经济、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的良性循环,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强产富民的经济社会效益。
2020年以来,石堡镇积极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5500万元,实施了黄龙县石堡河县域污水处理厂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现一河两岸山青水美,带动休闲垂钓、渔业养殖、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
在石堡镇工厂化养殖车间,直径6米、8米的养殖桶错落有致,由生化池、微滤机、竖流沉淀池组成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为渔业养殖赋能科技,高密度、集约化、高产能、低碳环保的特点优势推动渔业养殖实现绿色发展。
石堡镇依托项目实施带来的优质水资源和优良生态,着力打造“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6000立方米微循环工厂化养殖区、260亩大水面养殖区和1400立方米观赏鱼养殖繁育车间。根据测算,工厂化养殖年总产值为3500万元,亩均收益16.8万元,改变了国内碎片化渔业养殖模式,探索了一条“南鱼北养”的创新路径。
为了让一泓清水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石堡镇开发建设占地112亩、可容纳1200人同时垂钓的国家一类、西北地区唯一的标准化千人垂钓基地,举办大中小型赛事350余场,吸引30个省市3.1万名钓友同池竞技,20余万人随行游客来黄龙旅游,赛事营收1300余万元,全面打响“全国垂钓看陕西、陕西垂钓看黄龙”品牌效应。
“这里是黄龙县梁家河村,山清水秀,风景秀美,钓场环境也很好。春来赏花、夏来避暑,还有扣人心弦的比赛可以看,真是周边游的最佳选择。”在4月30日举办的垂钓赛事中,游客李先生一边直播一边为梁家河村“代言”。
“每次比赛我都在这摆摊,有时候都不够卖呢,除了凉皮、牛筋面,今年我又加上了饮料、零食,一天下来能有个千八百元收入。”说起摆摊做生意,村民蔡凤梅便打开了话匣子,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致富经”。
随着水利、路桥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赛事举办、渔业养殖、渔产加工等产业效益逐步释放,高质量项目推动新增就业岗位80个、吸纳县城周边村组就近务工276人,渔业休闲小镇“一区四基地”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最终形成“一水育一业、领一村、养一川、带一城”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