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吨半田”成为粮食种植“新样板”
    2021年6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三原县郭才有(左四)的试验田进行实收。(资料图)

    5月19日,张睿教授(前中)在小麦、玉米“吨半田”三原试验站讲解种植作务技术。(张睿供图)

    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三原试验站小麦长势喜人。(张睿供图)

  本报记者 黄河
  通俗来讲,“吨半田”指的是在同一块试验田里,一年中种植的小麦、玉米两料粮食,亩产总产量突破一吨半,就是1500公斤。
  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粮食安全,从2020年开始,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吨半田”理念,由厅属科技教育处组织实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关中灌区耕地周年小麦、玉米“吨半田”科技攻关,让小麦、玉米周年两料产量达到1500公斤的目标,以提高耕地周年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3年13项农业主推技术,其中关中灌区耕地周年小麦、玉米单产“吨半田”集成技术作为首推项目进行示范推广。
  1 测产把脉寻“粮”技
  5月11日,雨过天晴,咸阳市三原县陂西镇东毛村小麦种植户郭才有早早起了床,带着家人给自家的省级“吨半田”科技攻关小麦示范田进行“一喷三防”喷药作业。
  “近期的连阴雨,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生。按照‘吨半田’后期作务要求,必须及时喷洒药剂,确保今年夏粮增产丰收。”郭才有说。
  据了解,郭才有共有10亩地从2012年参与我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及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指导下,持续定点进行高产和超高产探索,小麦平均单产超过700公斤,粮食单产在1500公斤左右。
  从2019年开始,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以郭才有试验基地为核心,同时在宝鸡市岐山县、咸阳市武功县进行多点超产探索。2020年秋,省农业农村厅开始整合部分资源进行“吨半田”探索。2021年6月9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对郭才有的试验田进行实收并给出结论:1亩4分7厘田单产755.3公斤,创造我省小麦小面积亩产新纪录。
  2022年6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关中地市农技推广、科研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郭才有家的“吨半田”进行实收测产。“2022年,我家‘吨半田’小麦平均亩产794.46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才有至今激动不已,“这说明了我们这里的土地有粮食增产的潜力,黄土地就是‘金土地’,有能力为关中灌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保障。”
  “郭才有的‘吨半田’试验田为三原县的试验点,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形成一整套集成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选用优质高产品种,配套宽幅播种、适期适量播种,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进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时节水灌溉等。”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试验示范站站长汪娟梅说。
  2 遍地金黄粮满仓
  据了解,我省针对关中地区长期以来耕地周年产量水平比较低、作物周年光热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不高的瓶颈问题,2020年以来,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科研攻关团队在关中灌区开展周年冬小麦、夏玉米“吨半田”科技攻关,通过农水结合、农机农艺融合,集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力提升、高效节水和高产栽培等技术于一体,配置优化种、水、肥、地、药、光、热和机械等,让小麦、玉米周年两料产量达1500公斤的目标,以提高耕地周年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试点示范从富平县东雷二期抽黄灌区开始,截至去年已扩大到关中地区4市13县(区)的29个示范点,示范面积超过4000亩。
  2022年6月,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先后对咸阳市泾阳县、三原县以及西安市阎良区、宝鸡市岐山县、渭南市富平县的5个“吨半田”小麦示范点进行现场测产后,2022年10月又对关中灌区宝鸡、西安、咸阳三市的“吨半田”玉米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结果显示,各示范田获得较好收成,部分示范田块小麦、玉米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朱家塬村示范田小麦亩产812.93公斤,玉米亩产752.49公斤,周年夏秋两季亩产1565.42公斤;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杨居村示范田小麦亩产769.06公斤,玉米亩产812.9公斤,周年夏秋两季亩产1581.96公斤;咸阳市三原县渠岸镇惠家村示范田小麦亩产738公斤,玉米亩产711.87公斤,周年夏秋两季亩产1449.87公斤。
  专家组认为,在3个示范基地中,2个超过“吨半田”目标产量,1个接近“吨半田”目标产量。关中灌区其他县(区)“吨半田”示范田创建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关中灌区粮食生产“吨半田”目标基本实现。
  3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作为“吨半田”科技攻关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睿、薛吉全两位教授分别作为陕西省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共同承担着项目的试验示范任务。
  近年来,张睿组织的小麦科技攻关团队足迹踏遍关中地区4市13县(区)的29个示范点,经过不断试验、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吨半田”生产技术要点,便于群众易学易懂,容易掌握,尽快用于生产实践。
  “2022年10月26日,在渭南市蒲城县孙镇粮食‘吨半田’示范基地,当听到测产结果平均亩产815.1公斤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回想起这些年从事“吨半田”科技攻关中的艰辛,薛吉全教授感慨万千。
  薛吉全介绍,实现“吨半田”生产目标,夏玉米要选用高产、耐密(5000株~5500株/亩)、耐高温、抗旱、抗倒伏、抗病和适应广的玉米品种,并采用条带深松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高效施肥(化肥机械深施)、节水灌溉、绿色防病治虫、适时晚收、秸秆还田等生产技术。
  “2022年玉米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实属不易。项目带动、科技支撑、部门联动、技术落地是关键。”薛吉全说。
  4 科技攻关提高粮食产量
  为持续抓好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示范推广工作,2022年12月8日,省农业农村厅制定颁发了《2022-2023年度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持续开展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试验示范,不断加强机理研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熟化技术路径,不断优化生产模式,不断完善规范标准,不断扩大示范范围,在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建立13个示范样板,力争全部示范样板达到“吨半田”标准,为提升全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和保障水平作出新贡献。
  张睿说:“为解决粮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将进一步挖掘潜力,优化配置资源,让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艺和良策深度融合,提高作物单产,确保全省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
  “‘吨半田’是各种优势技术的集成和叠加,为关中灌区找到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路径和生产模式,为粮食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全力做好‘吨半田’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步学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