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产业振兴展新颜
玉米单产提升 群众端牢“饭碗”
  白杨越 本报记者 杨磊
  眼下,正是玉米种植的时节。5月8日,在黄龙县三岔镇的玉米生产示范试验基地,处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旋耕机、播种机“隆隆”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旋地、播种、施肥……
  “听说很多地方实验非常成功,我也试试看产量咋样。”三岔镇长石头村村民高振远说,“按照‘5335’种植技术,我今年留苗密度大概在5000株,预计实现亩产1000公斤,比往年能提高15%。”
  今年以来,黄龙县大力开展以玉米为重点的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在县域建设1个玉米生产示范试验基地、2个百亩“吨粮田”、4个千亩密植示范方、整建制推进万亩创建片5个,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迭代升级,加速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不断推动全县粮食单产迈上新台阶。
  “这种新型种植方式既能让更加专业的人和集体干‘专业’的事,也能让群众在解放双手的同时拓宽致富路径。这种种植方式是创新耕、种、防、收四个环节社会化托管服务发展模式,将‘试验田’推广至‘百姓家’,实现百亩‘吨粮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创建片’高效建设。”黄龙县农业局农经站站长刘宇峰介绍,“为更好地推广种植技术,县上组建10支县级技术服务队,手把手指导群众,推广应用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做到选地整地、良种良机、肥料施用、药剂喷施、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六到位。”
  近日,在黄龙县崾崄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千亩方”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县技术服务队人员为百余名群众讲解种植技术要领,两台“1404”大型拖拉机伴随着轰隆声,将玉米种子按照设定好的行距和株距播撒在地里。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在场群众掌握了种植玉米的技术要领。
  “这种科学种植方式一亩地能省半袋肥,也很省人力。雨后播种,今年一定有好收成。”鲁家塬村村民乔庆文说。
  “一开始,群众担心密度高了会不会影响质量。事实上,玉米个头较以往会略小,但出籽率更高,总产量也将大大提高。”刘宇峰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