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让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陕西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陕西日报记者 刘曌琼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指数。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奋进正当时。一个个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在三秦大地展开。
  党建引领:不断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城乡社区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3月17日,延安市宝塔区兰家坪社区,每周一次的“物业服务日”活动如期而至。活动现场,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免费为群众提供理发、缝纫、健康咨询等服务。以“红色物业”创建活动为抓手,兰家坪社区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物业服务有机融合,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兴平市,“双报到·为民行”活动推动全市党员先锋力量下沉,全市构建起“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党组织体系,176名科级干部到社区网格担任先锋队长,带领报到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党建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
  党建引领开启社区治理“幸福密码”,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持续夯实。
  2022年,陕西大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三大攻坚计划”,扎实开展街道统筹协调能力、社区党组织领导治理水平、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效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质量“四大提升行动”,不断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
  “柞水县公安局机关4个支部52名党员到石镇社区‘双报到’,党员民警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服务群众。我们将继续发挥‘双报到’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回应群众新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商洛市柞水县公安局大队长郭淑琴说。
  精细管理: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如今,汉阴县“两说一商”工作机制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汉阴县在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中大力推行“两说一商”工作机制,构建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格局。目前,汉阴县共收集群众关心关注事项3000余件,开展集体协商议事500余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100件。
  汉阴县是安康市推行“321”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321”模式即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的“三线联系”机制,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的“两化管理”,以及一个覆盖全市、高效融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平台。借助该模式,“全方位”“零距离”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现在,社区智慧化水平高、治安好,服务还贴心。生活在这里,我们很有安全感。”安康市恒口示范区雷河社区居民冯丽如说。
  近年来,陕西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省情实际、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治理新方式,涌现出榆林市“五级五长制”精细化治理机制、宝鸡市“四单一图”社区警务模式等典型。
  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有效治理是关键一环。3月14日晚,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村部小广场,全国人大代表,渭南市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红丽第一时间把全国两会的“好声音”传达给干部和乡亲们。马红丽说:“我们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智慧”网格: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平安巡逻、排查隐患、调解纠纷、参与救助……如今,对于西安市长安区的居民来说,网格员既是身边的“守护者”,更是“贴心人”。
  为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长安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树牢“一张网格”管全域理念,将分散的治理力量、系统力量、管理网格等进行优化整合,积极探索“全科网格、多网合一”。结合区情实际,长安区按照城中村、城市社区、一般乡村、山区四个类别细化网格,建立起“大中小微”四级网格体系,配备312名专职网格员和295名辅助网格员。
  在西安市莲湖区,科技赋能让网格更“智慧”。莲湖区探索建立“格呼有应、街呼区应、全域联动”的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突出“一网通”赋能,搭建数字莲湖“指挥舱”,实现网格化治理数字化、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
  小网格汇聚基层治理“大力量”,托起民生“大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随着陕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市域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和基础性工程。”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表示,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能,要进一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新技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与智能化的有机融合,提升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快部门互通、条线贯通,打通数据壁垒,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提升大数据的服务保障能力。
  善智善治: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全国两会结束后,3月14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返回甘泉县。樊九平第一时间走进村委会的会议室,分享参会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结束后,樊九平又走进村里调解室,为两户因为地界问题产生纠纷的村民进行调解。
  在甘泉,樊九平是远近闻名的“樊公道”,当地群众常说“有难事,找九平”。多年来,凭着“一碗水能端平”的公道和智慧,樊九平设身处地化解群众的“烦心事”“疑难事”,并带领村“两委”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随着村上矛盾越来越少,桥镇村的村风民风越来越好,村民都一心忙产业、忙奋斗。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42万元。
  心里有群众,调解有一手。在铜川市,“和为贵”调解室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高效服务解民忧;在绥德县,“说事堂+微调解”解开群众“千千结”;在勉县,院坝会上话民生、议民事……陕西各地调解工作一线活跃着一批善智善治的人民调解员,打造了一批调解工作室,为群众化解“疙瘩事”,解开“心头结”,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落实。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