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农论语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
  ■ 杨杰
  民俗文化作为记录民众风俗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不仅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还是新时代培育文明乡风、留住乡愁乡情、弘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应千方百计留住民俗文化的“根”,兼顾好传承与创新,让其留得住、传得下、走得出。
  留住“根”,关键要做活“人”的文章。当下,民俗文化传承队伍呈老龄化态势,年轻力量的缺乏严重制约其发展。可以设置一系列文化项目,在有意愿的群体中寻找“接班人”,为其提供资金、技术与政策性保障,吸引更多人加入传承保护队伍。同时,加大对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单位的扶持力度,鼓励传承人“传帮带”,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加快吸纳培养青年人才。
  让民俗文化传承下去,是其再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应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作用,利用好“民俗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开设相关文化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并通过亲身体验建立兴趣,树立传承保护意识。做好文化传承,市场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注重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资源挖掘整合,努力提升经济价值,以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播。
  酒香也怕巷子深。民俗文化要“破圈”,就得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得见、学得到。要创新思维,借助新技术进行内容再创作,同时做好民俗文化传播渠道、传播形式的丰富与拓展。此外,应突破常规形态与领域壁垒,加强民俗文化类型间的交流,在碰撞中寻找新的“契合点”。利用好大型对外展会、表演等活动,以大视野、大格局让民俗文化吸引更多关注,让历史的证物延续生命,不断焕发新生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