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基层见闻
大棚里的好年景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党宇杰 王雯
  春节期间,大荔县农民利用晴好天气进行田间大棚管理,在劳作中憧憬着一年增收致富的希望。
  2月4日,在大荔县范家镇井庄村李建斌的温室大棚内,一棵棵枣树吐出嫩绿的新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蕴含着丰收的好彩头。由于设施冬枣生长周期的特殊性,每年到这个时候,棚里的活就多了起来,李建斌一家人春节大多时间是在棚里跟枣树一起度过。
  “我有两座温室大棚,最近正是掐枣芽的关键时期,耽误不得,过年走亲戚都是打个转,就赶紧回棚里忙活。”李建斌告诉记者。
  近年来,大荔冬枣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金名片”,全县冬枣面积稳定在42万亩,其中设施化栽培40万亩,冬枣规模居全国第一,年产量50万吨,产值60亿元以上,枣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半壁江山”。范家镇的冬枣则以上市早、品质优而远近闻名,全镇冬枣规模3.5万亩,仅冬枣一项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就达2万元。
  连日来,大荔县的枣农们既忙碌又充实,大家抢抓有利时机,在大棚里锄地、掐芽、拉枝。
  在井庄村,枣农们忙着掐芽的时候,附近的南干村一座座温室大棚里,油蟠桃花已经盛开,朵朵粉色点缀在枝头煞是喜人。到4月中旬,这批油蟠桃就能上市,亩收入可达5万多元。
  而在两宜镇的田间地头,果农们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该镇400余亩樱桃产业园日光温室大棚里,一簇簇洁白的樱桃花竞相绽放,散发着阵阵清香,果农们正忙着对樱桃树进行人工授粉。
  作为全省设施农业面积第一大县,近年来大荔县不断聚力提升冬枣、高石脆瓜、樱桃、鲜桃等特色果蔬农产品的科学管理水平,按照不同瓜果的生长时期对温湿度、水肥等要素的要求,及时进行优化调控,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不,范家镇辛村村枣农张建平走亲戚时,总是盯着手机看。与其他人刷短视频、打游戏不同,他关注的是手机上一款应用程序。原来,张建平在外村承包土地建了一座温室大棚种植冬枣。为了方便管理,他在手机上安装了一款智慧大棚管家App,与大棚里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只要打开App就能实时关注到棚里的温度,并根据温度变化,通过手机调整大棚风口,让科技代替自己“跑路”管理,既减轻了劳动力还提升了效率。
  设施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是大荔县农业产业提质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45.35万亩,接近全县耕地面积的30%,产值超过65亿元。今年,大荔县将不断深化农业兴县,以率先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持续巩固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片一特色,镇镇有品牌”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让农民享受到更大的产业发展红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