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筋道饸饹市场广

本报记者 赖雅芬 通讯员 郭艳婷 陈娟 文/图
1月13日,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立地坡村村民贺亚婷家的饸饹作坊门口停满了车,前来购买、加工饸饹的群众络绎不绝。
院子里,机器声“嗡嗡”作响,十几个面袋子挨个“排队”,现场热闹非凡。掀起门帘,贺亚婷正专心致志地向压饸饹的机器内放面团。
“姨,生意好得很呀!”陈炉镇干部李蓓笑呵呵地向贺亚婷打招呼。“来了呀,走,带你们去放饸饹的窑洞看看。”贺亚婷一边说,一边把面团盆子递给工友。
走进另一孔窑洞,只见炕上、床板上都摆满了压制好的白面、荞面饸饹。“我们是老顾客了,七八人组团从铜川新区专门开车过来买。”市民吕艳一边往袋子里装饸饹,一边乐呵呵地说,“她家的饸饹干净卫生,我每年过年前都会给家里买一些,再给亲戚朋友送些。”
当天,前来购买饸饹的人挤满了大半个窑洞,贺亚婷的儿媳妇王小艳热情地招呼着,称重、打包、收钱、提货,忙得不亦乐乎。“春节前是我们家生意最好的时候,今年买了500袋面粉,每天从早上9时加工到凌晨1时,还雇了几个村民帮忙。两台机子每天大概能压2000多斤饸饹,目前有白面、荞面、玉米面、红萝卜面、菠菜面5个品种,每斤零售价3元,年前这20多天能挣4万元。”交谈中,王小艳的电话响个不停,有人询问有货没,有人打听送来的面粉加工好了没,还有人问自己的订单什么时候才能送达。
“我连着5年来这里压饸饹。今年带了30多斤面粉,三眼古井的泉水甘甜,压得饸饹筋道、爽口。”来自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的村民张芳说。
据了解,陈炉镇人每逢过春节,或者家里有红白喜事,都要吃饸饹。三眼古井饸饹,采用当地的三眼古井山泉水和面,贺亚婷15岁就学会压饸饹,有着30多年饸饹加工经验。2021年,三眼古井饸饹传统技艺入选印台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我们立地坡村的村集体经济——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三眼古井农产品加工店将正式运营。作为承包人,我将继续收购村民的小麦、荞麦、玉米等原材料,吸纳更多的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我们三眼古井饸饹走出铜川,‘闯’出更大的市场。”谈及未来,贺亚婷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