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延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薛海瑜 田青青
  2022年,延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和我省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三个转向”,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季调度、专项督导、常态化暗访、半年小结和年度总结、重点业务专题培训等七项制度,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高位推动巩固衔接工作落地落细,全市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巩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脱贫群众收入稳步增长。延安市加大市级衔接资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健全联农带农机制,5708家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户10582户。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外出务工5.7万人,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105%。脱贫户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4853元,同比增长15.8%。全市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薄弱村退出320个,年内退出率48.8%。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有力。延安市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精准落实送教上门和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学辍学。落实“三重保障”和“一站式”服务,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00%参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实施危房改造171户,住房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建成5个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有就业意愿搬迁户每户至少一人就业。新建维修109处供水工程,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5%,甘泉、富县、黄陵三县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延安市构建监管网格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因灾因疫调度,坚持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坚决杜绝“三类户”体外循环,实现应纳尽纳,做到精准施策、应帮尽帮、不漏一人。全市累计监测“三类户”2407户6609人,户均帮扶措施达3.2个,风险稳定消除1187户3238人,风险消除率49%,返贫致贫风险清零。
  财政衔接资金管理规范高效。延安市市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4.58亿元,较上年增加589.75万元。坚持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在全省首个出台实施衔接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市级衔接资金8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项目开工率、资金支出率稳居全省前列。对省级重点县倾斜支持,分配延川、延长市级衔接资金处于13个县(市、区)前列,为延川县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市级财政支持延长县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制定支持宜川脱贫县9方面政策措施,不让一个脱贫县在巩固衔接道路上掉队。
  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延安市出台全省首个市、县两级《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围绕“三沿三建”(沿黄河、沿洛河、沿白于山区,推进红色、黄色、绿色乡村建设),创建一批凸显延安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洛川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市乡村振兴10个重点镇和110个示范村创建加快推进。持续深化“两说一联”和文明乡风建设,创建全国和省级文明乡镇9个、文明村22个,富县安子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干部能力全面提高。延安市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党建视讯系统,直通基层开展巩固衔接工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讲堂”“云直播”活动,市级领导讲形势、讲政策、讲要求,“土专家”“田秀才”在远教基地讲技术、在田间地头讲实操,录制16个视频课件,上传至陕西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便于学习,健全“四库两基地”,累计培训乡村振兴干部11.49万人(次)。
  社会帮扶成效明显。延安市与当地高校、金融等机构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巩固脱贫成果。4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计划直接帮扶和协调引进项目 38 个,帮扶资金4577.86万元,已完成项目25个、在建项目13个,完成投资3717.45万元。派驻无锡市挂职交流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96人,下达苏陕专项资金192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2个。开展“搭平台强措施促振兴”万企兴万村活动,参与企业283家,兴村247个,投资额9.76亿元,捐赠总额5379万元。
  一年来,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延安巩固衔接工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第一个工作联系点;延安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8%,增速全省第一;延安市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延安脱贫攻坚交流基地为全省唯一一个纳入国家“大思政”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2023年,延安市将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做实做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产业就业两个关键,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布局“造血”项目,加大鼓励激励,培树典型带动,注重宣传引导,全面激发脱贫县和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围绕“三沿三建”,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水平。全面推进示范县、镇、村、户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典型样板,促进延安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G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