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非凡十年 说变化
欢喜岭上有“欢喜”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更加充实。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今日起,本报开设“非凡十年说变化”栏目,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的变化,以实实在在的事例、真真切切的感受,反映我省农村的喜人变化和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李焕龙
  我迁居安康城东这十来年,亲眼见证了欢喜岭的变化。
  这个名为“欢喜岭”的村子,过去因为黄泥土导致“下雨一泡汤,天晴硬似钢”的困境,路不好走、地不好种,落下了“嫁女不嫁欢喜岭,十户人家九户贫”的孬名声。
  欢喜岭上见到“欢喜”的人景与村景,是这十年来才有的事。其头喜,是硬化了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通了连接城区八条线路的公交车;其二喜,是做了新村规划,周边建起了东郡、南郡、江南一品、山水上城、高井新居等规范化小区;其三喜,是修了小公园,建了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灯光球场等文化娱乐场所……这一下,欢喜岭在经济产业化、生活时尚化、服务现代化上实现了大跨越。
  变化最大的,当数欢喜岭山头过去最穷的三户人家。
  土地较多的老赵,瞅准城郊经济兴起的趋势,发挥地利优势,把五间旧房包装成一个仓储项目,被城里一个啤酒经销商租用。这样一来,不仅做成了全市最大的啤酒库房,还建了一栋六层高的楼房。老赵和儿子女儿住上边三层,啤酒公司免租金十年使用一至三层。由此,老赵家的土地立马升值,他家成了年纯利50万元,且不掏分文就住进楼房的富裕户。
  人口多的老王,发挥劳力优势,开办了农家乐,三个儿媳忙厨房,三个儿子搞服务、跑采购,老两口帮忙照顾小孩。由于分工明确、方法灵活,农家乐生意持续火爆。三年时间,老王家由原来“平房+大棚”的普通模式,变成了“餐饮+住宿+娱乐”的民宿模式,成了城乡接合部的休闲亮点。周末,不少城里人来农家乐消费,享受田园乐趣。如今,老王家的农家乐做成了欢喜岭上的一处网红打卡地。
  老余和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原来在外打工,当看到老赵、老王两家在当地发展的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上大学,有了理想的工作,老余决定也回乡创业。老余把自己的一院旧房和部分土地改为花卉苗圃,依托当地的气候资源优势,选择种植生态效益高、观赏性强、成本低的花卉。如今,老余既为城乡绿化美化提供花卉资源,也让自己的“余家大院”变成了时尚民宿。
  当我看到三户农家各自的小花园、书房、酒窖时,我的脑海里便闪现出文明、幸福、美好等一串串词语。当我在老赵家欣赏他们的图书室时,从书香农家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当我从老赵家的屋顶花园,看到老王家、老余家的绿色院落,看到周边的绿色村景,我看到了欢喜岭的历史变迁,看到了欢喜岭的“欢喜”内涵。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