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家乡的路
张亭雪
我对家乡的眷念,除了父母亲人、乡音社戏,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乡的路了。眼前的这片故土永远让人热恋,脚下的这条路镌刻着岁月的年轮,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先辈奋斗的脚步,指引着我们去追寻诗和远方。
1982年,家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路还是土路,依然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最苦恼的是秋季收玉米,那时候雨水特别多,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尤其是天晴后路面晒成了黏土,满载的车子沉重难行,人们的脸上身上分不清是泥水还是汗水。
时光飞逝,到了1993年,我参加了工作。仲夏时分,关中到处是风吹麦浪瓜果飘香,家乡却是一片绿色炫目,多了几分乡村的宁静和田园诗意,田地间满是苹果树幼苗和各种时令蔬菜。由于西宝高速公路的建设,村里的路硬化成水泥路面,乡亲们从此风雨无阻。
此时家乡的路,如同神州大地上的琴弦,奏响了城乡携手奋进的圆舞曲。沿着这条路,人们走出家门,走向城市,奔向四方,亦商亦工亦农,多种经营致富。沿着这条路,父辈们带回了财富和信仰,年轻人带来了潮流和时尚,少年们阔步去追逐梦想,黄土地再次播下了新希望。
岁月无声,到2002年,我倾心于工作事业,回家的次数少了,但对家乡的挂念眷恋,却如同陈年老酒那样醇厚绵长,看一眼、抿一口都是记忆。从父母言谈的话语中、出差路过的片刻停留间,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2003年后,巷陌街道成为水泥路面,村外的大道逐步加宽硬化铺沥青,村中楼房林立,田间人头攒动,庄户人家的日子越过越殷实。此时对家乡路的印记,只剩下了一卷乡亲们风雨兼程、勤作不辍、齐奔小康的画面。
岁月不居,到2012年,家乡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乡亲们从传统农业种植转型为猕猴桃种植、绿化苗木培育、鸡猪养殖等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新方式。路面宽了,田间的绿色多了,大家的腰身挺直了,生活明显富裕了。此时家乡的路,也进入了立体化、高速化、信息化的时代。村北陇海线上列车呼啸、西宝高速上汽车轰鸣,村南西宝客运专线上高铁风驰电掣,村外县道公交车载着人们走南闯北,田陌上大家辛勤劳作,互联网上联系客商推销产品,勾勒出一幅乡村和谐美丽奋发进取的时代画卷。
2022年,回到家乡,亲人故土。在体验时光更迭、生命无常的同时,不觉对生活又多了几份感悟、感慨、感叹。站在村口地头,儿时的池塘、柿子树、田陌小道、麦浪滚滚、小桥流水、黄狗老牛,难觅踪迹,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蓝天白云之下,南眺秦岭雄伟,北望坮塬葱郁,近看绿意盎然,和着林中田间的蝉鸣鸟叫,看到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脸庞,禁不住思绪万千、热泪盈眶。
家乡的路,记载了昨天,记录着今天,寄托着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