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科技“保姆”来 核桃产业兴
朱光平介绍核桃新品种。
通讯员 辛恒卫 文/图
在镇安县米粮镇,提起方圆核桃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朱光平,乡亲们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
朱光平是米粮镇清泉村人,今年67岁,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米粮镇林业站担任蚕桑专干和核桃、板栗产业技术员。在担任蚕桑专干期间,他走村串户,指导群众兴桑养蚕发家致富,从群众购买蚕种到孵化结茧,防病清毒每个环节精心指导,从不浪费一张蚕种,不损失一片桑叶。在养蚕的蜈蚣族改良、方格族的推广使用上,不断创新,让蚕农的产茧量和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全镇的蚕桑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1983年7月,朱光平第一次去清泉村进行核桃产业发展调查走访时,发现由于清泉村核桃树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核桃几乎没有收成,村民一度对发展核桃产业丧失信心。朱光平先后10余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协助村委会制定了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手把手培养了一支9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全村发展核桃面积2400余亩,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遏制,核桃产量开始逐年上升。
然而,这仅仅是朱光平帮助、指导米粮镇发展核桃产业的一个缩影。
朱光平在担任米粮镇核桃产业技术员30余年来,一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在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上。他将修枝剪、嫁接刀、农民技术培训资料这3件“宝贝”随身携带,走到哪里就把技术传授到哪里,推动全镇核桃产业发展,带动山乡群众脱贫奔小康。
目前,米粮镇核桃年产量1.3万吨,产值2500余万元,农民人均年核桃收入超过750元,核桃成了全镇最大的特色经济林产业。
朱光平时刻不忘关注中央富民政策,并指导实践工作,负责引进国内外核桃良种(优系)20余个,参与陕南核桃3大主栽品种评定,夯实了良种工作基础;主持起草了镇安核桃良种苗木繁育、高接换优等3项省级地方技术标准,奠定了标准化生产基础;参加了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栽培、扎膜嫁接等试验研究及技术示范项目10多项在全省推广,发表论文10余篇,审定省级核桃良种两个,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特别是2003年8月,朱光平在野外工作时发现有一棵核桃树上的芽变新品种,这对他来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经过2005年对这棵核桃树修剪复壮,2006年终于嫁接成功,2009年开始小面积实验。目前,在全镇已嫁接500余棵,面积40余亩,已挂果210余棵。这种新品种核桃称“镇核一号”,其树冠高7至8米,每棵树产量10公斤左右,亩产200余公斤,每公斤核桃可以卖40元左右,是普通核桃价格的3倍。2015年,“镇核一号”核桃新品种受邀在北京世博会上参展。2017年8月,“镇核一号”核桃新品种通过了陕西省林木种苗委员会专家组审定。2018年1月,“镇核一号”核桃新品种荣获商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18年11月,朱光平荣获商洛市人民政府核桃优良品种“镇核一号”选育三等奖。
与此同时,朱光平还多次受邀赴湖北、安康、柞水等市县的乡镇进行核桃栽培、嫁接技术指导。
朱光平为潜心研究核桃新品种,不断促进核桃产业的发展,先后用自己的工资垫付投资10余万元购买嫁接工具、核桃专用肥料、农药和编印宣传资料,无偿服务农民群众。2014年退休的朱光平,仍积极投身到核桃产业研究工作之中,由他牵头成立了“镇安县方圆核桃研究所”,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鲁周民、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马云攀、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朱荣文等5人组成技术攻关团队,为镇安的核桃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发辉余热。
通讯员 辛恒卫 文/图
在镇安县米粮镇,提起方圆核桃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朱光平,乡亲们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
朱光平是米粮镇清泉村人,今年67岁,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米粮镇林业站担任蚕桑专干和核桃、板栗产业技术员。在担任蚕桑专干期间,他走村串户,指导群众兴桑养蚕发家致富,从群众购买蚕种到孵化结茧,防病清毒每个环节精心指导,从不浪费一张蚕种,不损失一片桑叶。在养蚕的蜈蚣族改良、方格族的推广使用上,不断创新,让蚕农的产茧量和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全镇的蚕桑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1983年7月,朱光平第一次去清泉村进行核桃产业发展调查走访时,发现由于清泉村核桃树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核桃几乎没有收成,村民一度对发展核桃产业丧失信心。朱光平先后10余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协助村委会制定了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手把手培养了一支9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全村发展核桃面积2400余亩,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遏制,核桃产量开始逐年上升。
然而,这仅仅是朱光平帮助、指导米粮镇发展核桃产业的一个缩影。
朱光平在担任米粮镇核桃产业技术员30余年来,一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在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上。他将修枝剪、嫁接刀、农民技术培训资料这3件“宝贝”随身携带,走到哪里就把技术传授到哪里,推动全镇核桃产业发展,带动山乡群众脱贫奔小康。
目前,米粮镇核桃年产量1.3万吨,产值2500余万元,农民人均年核桃收入超过750元,核桃成了全镇最大的特色经济林产业。
朱光平时刻不忘关注中央富民政策,并指导实践工作,负责引进国内外核桃良种(优系)20余个,参与陕南核桃3大主栽品种评定,夯实了良种工作基础;主持起草了镇安核桃良种苗木繁育、高接换优等3项省级地方技术标准,奠定了标准化生产基础;参加了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栽培、扎膜嫁接等试验研究及技术示范项目10多项在全省推广,发表论文10余篇,审定省级核桃良种两个,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特别是2003年8月,朱光平在野外工作时发现有一棵核桃树上的芽变新品种,这对他来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经过2005年对这棵核桃树修剪复壮,2006年终于嫁接成功,2009年开始小面积实验。目前,在全镇已嫁接500余棵,面积40余亩,已挂果210余棵。这种新品种核桃称“镇核一号”,其树冠高7至8米,每棵树产量10公斤左右,亩产200余公斤,每公斤核桃可以卖40元左右,是普通核桃价格的3倍。2015年,“镇核一号”核桃新品种受邀在北京世博会上参展。2017年8月,“镇核一号”核桃新品种通过了陕西省林木种苗委员会专家组审定。2018年1月,“镇核一号”核桃新品种荣获商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18年11月,朱光平荣获商洛市人民政府核桃优良品种“镇核一号”选育三等奖。
与此同时,朱光平还多次受邀赴湖北、安康、柞水等市县的乡镇进行核桃栽培、嫁接技术指导。
朱光平为潜心研究核桃新品种,不断促进核桃产业的发展,先后用自己的工资垫付投资10余万元购买嫁接工具、核桃专用肥料、农药和编印宣传资料,无偿服务农民群众。2014年退休的朱光平,仍积极投身到核桃产业研究工作之中,由他牵头成立了“镇安县方圆核桃研究所”,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鲁周民、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马云攀、县农牧局高级农艺师朱荣文等5人组成技术攻关团队,为镇安的核桃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发辉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