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山里娃的山货”俏销全国
    王永定夫妇正在“直播带货”。 黎德华 摄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张敏
  “我这车货发往成都,一件按8至10元批发,一车要卖到8000元至1万元。多的时候一天要发上几车货。我们种的是反季节猴头菇,比福建猴头菇上市早,价格也高些。”9月28日,在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永定家庭农场里,王永定正在装箱发货。
  金秋季节,硕果累累,王永定格外忙碌。上海、广州、深圳、山西等地的订单如雪花般飞来。王永定这个“山里娃的山货”质量好,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36岁的王永定创办的“永定家庭农场”发展中蜂、食用菌产业,通过借蜂还蜂、订单代养促进灵活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不但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怕风险“三缺一怕”问题,还形成“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一户带多户”的格局,带动5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6000元。
  当前市场线上消费火热,王永定和妻子的营销模式不再局限于淘宝、拼多多、微店,他们还在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注册了账号,开通了“直播带货”。在“可溯源”直播带动下,“山里娃的山货”俏销全国,年销售超过100万元。王永定的家庭农场出现产销两旺,新建的80座猴头菇种植大棚已建起50座。
  曾几何时,王永定也是一名贫困户。由于缺乏经验、没有一技之长,王永定经营了两年的小饭馆不但没挣钱,反而负债累累。无奈之下,王永定只好外出打工。王永定的父母患病需要长年吃药,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3年12月,王永定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贫困户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在外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一家人还需要我照顾。只有通过创业才能改变现状。”脑子灵光的王永定把眼光瞄准了秦巴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上。
  2015年初,王永定参加了宁强县人社局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并跟着中蜂养殖大户学习养蜂技术。学到技术后,王永定自筹资金,加上5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办起了家庭生态农场。
  养蜂是个辛苦活。王永定每天起早贪黑,有时还要住在山上的帐篷里,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中蜂从最初的50多箱发展到300余箱,年收入15万元。2017年底,王永定顺利脱贫。
  脱贫后的王永定一边继续他的“甜蜜事业”,一边开拓“绿色产业”。他多次到云南等地学习黄金木耳等种植技术。2017年初,他流转土地50亩,栽植黄金木耳、猴头菇、香菇、猕猴桃和观赏型食用菌,还种植了50亩无公害水稻,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2018年9月,王永定的家庭生态农场被认定为县级就业扶贫基地,享受补贴2.5万元。今年,他的家庭农场被认定为陕西省和汉中市就业示范基地。同时,被评为扶贫先进单位,他个人被评为先进,并被表彰为市产业扶贫“十佳脱贫明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