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自强不息 创业筑梦
张林在晾晒豆制品。
孟星辰 通讯员 廖娟 何献国 文/图
仲夏的洛南乡村,万物葱茏,生机盎然。
洛南县景村镇的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内,三五名妇女正在紧张地工作着。院子里晾晒着一张张金灿灿的豆制品,工人们忙着装箱、封口、贴标签,工厂负责人张林跑前跑后地张罗着,看着一车成品成功运出,他直起身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情不自禁地咧开嘴笑了起来。
1981年,张林出生于洛南县景村镇韩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张林便到东莞打工,后来在一家食品店学做豆浆、油条等副食。大山里走出的孩子特别能吃苦,在东莞学手艺的张林,聪明好学、勤快肯干。
不到两年,张林手艺学成,开了一家豆浆店。由于他制作的豆浆、油条味道好,价钱也公道,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有了一些积累以后,张林又开了家茶楼,让茶楼和豆浆店形成互补,茶楼的生意竟然同样红火。后来他又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先后开了豆腐脑、麻花小吃店。
可以说,在东莞创业的10年时间,张林凭借自己的努力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当他信心满满开启新的创业梦想时,远在家乡的伙伴向他发出了来西安创业的邀请。想到西安离家近,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他决定回西安发展。
回到西安后,张林拿出全部积蓄和伙伴合办了一家豆制品作坊。
张林制作的是一种类似锅巴一样的豆制品,取名叫豆花干。最初,张林每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推销他的豆花干。炎热的夏季,他在西安城中村的火锅店,一家一家推销,为取得店家的信任,他常常是让对方先用了自己的产品,满意后再付款。慢慢地,张林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营业额一路攀升。正在张林欣喜不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烧毁了他的三间厂房。由于当时没有办理企业理赔保险,他前期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万般无奈之下,张林和同伴只好变卖了残破的厂房设备,每人分到40万元外债。张林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默默地背起行囊回到故乡。
张林的老家在韩湾村最偏远的地方,海拔500米,交通不便,方圆十多里只有56户人家。仅有的一所小学,因为生源减少而撤并到另一个村了。往日的村小,只留下一院子砖房。“不如借着脱贫攻坚的大好机遇,在村小创办一个专业合作社。”有了这个想法后,张林来到村委会,说明他的想法,村上对他的想法大力支持,免费把村小13间砖房租给他。就这样,张林注册了洛南县景村镇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
张林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想好的事情说干就干。张林干脆搬进村小的加工厂,白天指导工人加工豆花干,晚上自己在厂里值班,研究市场动态、联系销售渠道。他吸纳了当地6名贫困群众来厂子打工。干了一个月后,张林如数把工资发到每个人手上,鼓励他们继续在厂里干。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加工厂勉强有了收益。他向本村的群众承诺:愿意前来打工的,按照日计量计件、月结清的办法,绝不拖欠工资。
宏盛豆制品加工厂逐渐走向正轨,张林开始跑市场,他用自己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服务,赢得了商家的信任和青睐。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他的计划全部打乱。而这时,也正是全县党员干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看到镇村干部每天设卡排查非常辛苦、群众购物艰难,张林果断决定停产关闭厂房,把库存食品全部拿出,捐给正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送给居家隔离的乡亲们。刚刚起步的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因为疫情不得不按下了缓行键,但张林却因自己在关键时刻为抗击疫情献出绵薄之力而深感欣慰,他坚信:疫情过后,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而自己的加工厂也会充满无限生机。
目前,宏盛豆制品加工厂有7名贫困群众在厂里打工,每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下一步我要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生产一流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同时吸纳更多的贫困群众来加工厂务工,助力乡亲们都脱贫致富。”张林信心满满。
孟星辰 通讯员 廖娟 何献国 文/图
仲夏的洛南乡村,万物葱茏,生机盎然。
洛南县景村镇的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内,三五名妇女正在紧张地工作着。院子里晾晒着一张张金灿灿的豆制品,工人们忙着装箱、封口、贴标签,工厂负责人张林跑前跑后地张罗着,看着一车成品成功运出,他直起身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情不自禁地咧开嘴笑了起来。
1981年,张林出生于洛南县景村镇韩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张林便到东莞打工,后来在一家食品店学做豆浆、油条等副食。大山里走出的孩子特别能吃苦,在东莞学手艺的张林,聪明好学、勤快肯干。
不到两年,张林手艺学成,开了一家豆浆店。由于他制作的豆浆、油条味道好,价钱也公道,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有了一些积累以后,张林又开了家茶楼,让茶楼和豆浆店形成互补,茶楼的生意竟然同样红火。后来他又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先后开了豆腐脑、麻花小吃店。
可以说,在东莞创业的10年时间,张林凭借自己的努力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当他信心满满开启新的创业梦想时,远在家乡的伙伴向他发出了来西安创业的邀请。想到西安离家近,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他决定回西安发展。
回到西安后,张林拿出全部积蓄和伙伴合办了一家豆制品作坊。
张林制作的是一种类似锅巴一样的豆制品,取名叫豆花干。最初,张林每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推销他的豆花干。炎热的夏季,他在西安城中村的火锅店,一家一家推销,为取得店家的信任,他常常是让对方先用了自己的产品,满意后再付款。慢慢地,张林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营业额一路攀升。正在张林欣喜不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烧毁了他的三间厂房。由于当时没有办理企业理赔保险,他前期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万般无奈之下,张林和同伴只好变卖了残破的厂房设备,每人分到40万元外债。张林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默默地背起行囊回到故乡。
张林的老家在韩湾村最偏远的地方,海拔500米,交通不便,方圆十多里只有56户人家。仅有的一所小学,因为生源减少而撤并到另一个村了。往日的村小,只留下一院子砖房。“不如借着脱贫攻坚的大好机遇,在村小创办一个专业合作社。”有了这个想法后,张林来到村委会,说明他的想法,村上对他的想法大力支持,免费把村小13间砖房租给他。就这样,张林注册了洛南县景村镇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
张林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想好的事情说干就干。张林干脆搬进村小的加工厂,白天指导工人加工豆花干,晚上自己在厂里值班,研究市场动态、联系销售渠道。他吸纳了当地6名贫困群众来厂子打工。干了一个月后,张林如数把工资发到每个人手上,鼓励他们继续在厂里干。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加工厂勉强有了收益。他向本村的群众承诺:愿意前来打工的,按照日计量计件、月结清的办法,绝不拖欠工资。
宏盛豆制品加工厂逐渐走向正轨,张林开始跑市场,他用自己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服务,赢得了商家的信任和青睐。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他的计划全部打乱。而这时,也正是全县党员干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看到镇村干部每天设卡排查非常辛苦、群众购物艰难,张林果断决定停产关闭厂房,把库存食品全部拿出,捐给正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送给居家隔离的乡亲们。刚刚起步的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因为疫情不得不按下了缓行键,但张林却因自己在关键时刻为抗击疫情献出绵薄之力而深感欣慰,他坚信:疫情过后,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而自己的加工厂也会充满无限生机。
目前,宏盛豆制品加工厂有7名贫困群众在厂里打工,每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下一步我要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生产一流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同时吸纳更多的贫困群众来加工厂务工,助力乡亲们都脱贫致富。”张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