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母亲的粗布鞋
丁继坤
天气转冷,我与妻子来到商场,准备买一双棉鞋。我们转了几家鞋店,看中了一双款式新颖、价格适合的棉鞋,可试来试去,总觉得不是那么合脚,只好望鞋兴叹。走出商场,妻子责怪我:“你的脚就是难说话,我看你就是穿手工鞋的命。”无奈之下,我只好苦笑相对,心中好似打翻了五味瓶,久久难以平静。这时我不由回想起小时候,脚穿母亲做的粗布鞋,感觉是那么的舒服合脚。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料理家务、裁衣做饭方面是一把好手。回想当年,全家老少八口人身上的穿戴,都是母亲一针一线辛苦做出来的。特别是脚上穿的布鞋,母亲总会按照男女老幼脚的大小肥瘦而做。父亲经常下地,母亲做的是结实耐用的土布宽口鞋、平口鞋;姐姐爱人前打扮,母亲做的是色彩漂亮的细布花鞋;哥哥和我爱跑爱动,比较费鞋,母亲做的是鞋底很厚的条绒鞋。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母亲做鞋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每到农闲时节,母亲就选择一个阳光普照的好天气,把平时做衣服剩余的各种零碎布块拿出来,熬上半锅黑面糨糊,开始打搁褙(做鞋底用的材料)。糨糊打好后,母亲将一层布块一层糨糊层层叠叠地粘在一起,然后张贴在墙面上,让太阳照晒干透。母亲会拿出大小不同的鞋样,开始纳鞋底。
那时每个劳力要有出勤天,母亲做鞋时十分辛苦,白天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只能利用下雨天或晚上做鞋。这时我在一旁,只见母亲把事前剪的鞋样贴在搁褙上裁剪,然后一层一层地叠起,用白布折压在鞋底的一圈,用粗粗的纳底绳开始纳鞋底。纳鞋底是一项精巧的针线活,既要结实耐用,又要有花样。那时妇女们常在一起,利用开会或谝闲传时纳鞋底,并互相交换看谁纳的花样好、针线密,一双鞋底能显示巧手功底。特别是订婚后的姑娘,为了给自己的心上人纳鞋底,更是毫不含糊,千方百计纳出许多花样来。
当我看见母亲给我们兄弟姐妹纳鞋底时,手舞足蹈,十分高兴。只见母亲手戴顶针,紧握鞋底,那细白的线绳在眼前上下挥舞着。她一会儿将针在额头上磨一磨,一会儿又用嘴抽咬针头,专心致志地忙碌着。我们在玩耍空间,静心观察,欣赏着母亲做鞋时的巧手匠心。由于母亲心灵手巧,纳的鞋底密密麻麻,有模有样,结实耐用,经常受到邻居的夸奖。
母亲将纳好的鞋底压在炕底或石头下,开始做鞋面。鞋面用的布料大部分是土布,有时也用裁剪衣服剩余耐磨的布料。鞋底、鞋面准备好后,母亲就开始纳鞋。她先把鞋帮与鞋底对齐捉紧,再瞄准位置用针锥从上到下将鞋帮鞋底通体扎个眼,然后系着线绳的钢针穿过去,用力拉紧,一针针走上一圈,便把鞋帮鞋底牢牢固定在一起,一双布新鞋就做好了。
布鞋做好后,因为太硬还不能马上穿。这时,母亲拿出木头鞋楦子塞进新鞋内,把鞋撑起,待新鞋宽松后就能穿了。那时只有走亲戚、过年才能穿母亲做的新鞋,平时我只能穿哥哥的旧鞋,当时感觉有鞋穿就心满意足了。有一首歌唱得好:“最爱穿的鞋是母亲纳的千层底……”从小到大,我们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上学劳动,走南闯北,形影不离,其乐融融。
如今在农村,妇女做鞋的越来越少,人们脚上穿的不是皮鞋就是休闲鞋、运动鞋、旅游鞋。虽然现在的鞋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我还是觉得不是那么合脚,没有母亲做的粗布鞋感觉亲切,穿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