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家乡饮水今与昔
亲历·见证
我和我的祖国
王宏海
拧开水龙头,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哗哗地流淌着,几分钟后,水瓮放满了水,八十多岁的母亲显得轻松自如,满脸笑容。接上塑料软管,院落里的蔬菜及时得到浇灌,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拉家常,话题自然谈到了饮水。母亲高兴地说:“现在用水太方便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
二十世纪60年代,我记忆中全村人饮水就靠村子中间一口深井。每天凌晨,人们早早地担上水桶排队取水,一个人摇轱辘,一个人拉井绳,一次吊一桶水,村民们依次轮流。每家厨房都有一个能装五六担水的大水瓮,担满一瓮水需要两三个小时。绞水是力气活,而且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缺少劳力的人家,吃水非常困难,经常要让其他人帮忙。遇到下雨或者大雪天气,村道的土路泥泞湿滑,吃水更是困难,因为担水跌倒的事情经常发生,轻则摔坏水桶,重则身体受伤。
随着农村用电的普及,村里安排专人电动绞水,钢绳两头各挂一个大铁桶,将水倒在水池中,每天早晚、吃饭时间放水,解决了村民吃水的困难。村民用架子车拉水,一般一次就可以将水瓮放满。
有了潜水泵以后,只要按下开关,水就蓄到水池中。我记忆中一担水一毛钱,村民们凭票担水,这样解决了家里缺少劳力吃水问题,降低了水费也节省了时间。吃水方便了,但是担一次水来回需要几百米,还是很不方便。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好多家庭院落里建起了水池,我家平时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担水困难,就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储十几方水的池子,安装了小型家用水泵,母亲再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大概在十几年前,村子里通上了自来水,水龙头直接装在了院落中、厨房里,彻底解决了吃水问题。现在家里的水窖除了母亲偶尔浇菜外,基本上不用了。家里的水瓮一直沿用至今,主要是母亲担心临时停水而备用。
农村饮水仅仅是老家几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老水井已经夷为平地,留在老年人乡愁的记忆、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中,水担、水桶消失得无踪无影,淡出人们的视野,废弃的蓄水池似乎在向年轻人诉说那段艰苦的岁月。
我和我的祖国
王宏海
拧开水龙头,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哗哗地流淌着,几分钟后,水瓮放满了水,八十多岁的母亲显得轻松自如,满脸笑容。接上塑料软管,院落里的蔬菜及时得到浇灌,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拉家常,话题自然谈到了饮水。母亲高兴地说:“现在用水太方便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
二十世纪60年代,我记忆中全村人饮水就靠村子中间一口深井。每天凌晨,人们早早地担上水桶排队取水,一个人摇轱辘,一个人拉井绳,一次吊一桶水,村民们依次轮流。每家厨房都有一个能装五六担水的大水瓮,担满一瓮水需要两三个小时。绞水是力气活,而且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缺少劳力的人家,吃水非常困难,经常要让其他人帮忙。遇到下雨或者大雪天气,村道的土路泥泞湿滑,吃水更是困难,因为担水跌倒的事情经常发生,轻则摔坏水桶,重则身体受伤。
随着农村用电的普及,村里安排专人电动绞水,钢绳两头各挂一个大铁桶,将水倒在水池中,每天早晚、吃饭时间放水,解决了村民吃水的困难。村民用架子车拉水,一般一次就可以将水瓮放满。
有了潜水泵以后,只要按下开关,水就蓄到水池中。我记忆中一担水一毛钱,村民们凭票担水,这样解决了家里缺少劳力吃水问题,降低了水费也节省了时间。吃水方便了,但是担一次水来回需要几百米,还是很不方便。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好多家庭院落里建起了水池,我家平时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担水困难,就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储十几方水的池子,安装了小型家用水泵,母亲再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大概在十几年前,村子里通上了自来水,水龙头直接装在了院落中、厨房里,彻底解决了吃水问题。现在家里的水窖除了母亲偶尔浇菜外,基本上不用了。家里的水瓮一直沿用至今,主要是母亲担心临时停水而备用。
农村饮水仅仅是老家几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老水井已经夷为平地,留在老年人乡愁的记忆、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中,水担、水桶消失得无踪无影,淡出人们的视野,废弃的蓄水池似乎在向年轻人诉说那段艰苦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