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方益平:种桑养蚕助脱贫
    方益平(右)和陈光胜在园区查看桑园长势。

    合作社的农户查看蚕的生长情况。
  通讯员 李停 文/图
  一条条胖嘟嘟的幼蚕蠕蠕爬动,或争相扑在桑叶上,吮吸着嫩叶里的养分,或立起脖子探出头来,迫不及待地寻觅一方吐丝结茧的舒适地方,窸窣作响的“沙沙”声,仿佛春天里一场滋润大地的毛毛细雨……
  这是安康市汉滨区沈坝镇桥头村千亩桑蚕基地里的场面,看着眼前的“蚕宝宝”,方益平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返乡创业为乡亲
  方益平是桥头村第一个发展蚕桑产业的人,早年因家庭贫困外出打工,干过苦力,下过煤窑,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恳务实的人品,最终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可是个能人!”这是沈坝镇党委书记陈光胜对方益平的评价。
  为确保贫困村如期顺利脱贫,2016年沈坝镇党委提出“俊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积极鼓励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打拼多年的方益平放弃了外面优厚的待遇,独自一人回到沈坝的大山深处。
  沈坝镇生态良好,气候适宜,加之汉滨区拥有悠久的兴桑养蚕历史,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方益平很快就锁定了蚕桑作为自己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于当年7月投资60万元成立汉滨区顶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我只想为村里出点力,为村民办实事。”当被问起回来创业的原因,方益平笑着说。
  思变铺就产业路
  为了当地的贫困户能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合作社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展桑蚕养殖产业,2017年流转土地400亩,投资22万元建蚕室700平方米。通过与安康市宝业丝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贫困户腾地入股,将闲置的资源统一利用起来,创建桑蚕养殖基地,并聘请贫困户劳力管护桑园、采摘桑叶、饲喂家蚕,当年带动贫困户21户,户均增收3000元。
  “去年我在合作社务工挣了6000多元,今年还想承包几亩桑园,再多养几张蚕。”桥头村四组贫困户罗元慈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合作社还将桑园免费返包给有能力养蚕的贫困户。在合作社技术员的帮助下,桥头村四组贫困户彭明少免费承包4亩桑园,目前桑苗的长势良好。他感慨地说:“种桑养蚕可以让我快速脱贫。”
  “丝”路打开致富门
  为了将产业做大做强,使桑蚕基地发挥养蚕大户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周边贫困户,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益平通过采取“合作社小蚕共育+农户大蚕饲育”的模式,由合作社先集中供养小蚕,然后提供蚕苗给村民饲养,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待卖蚕茧时,合作社统一收购,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在方益平发展桑蚕产业之前,桥头村是没有任何产业的。种桑养蚕成本低,农户承担的风险小、见效快,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陈光胜说。
  如今,围绕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方益平创办的圣叶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投入150万元,下辖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桑园1200亩,新建蚕室8间700平方米,带动贫困户41户147人,每年发放工资30余万元。“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给员工发工资。”方益平说。
  去年,桥头村村两委换届选举,方益平被选为桥头村村委会副主任,进一步发挥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引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