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能人”返乡带村民致富
    李家成(左)给村民讲解植树要领。

  本报记者 陈新涛 文/图
  宁陕县城关镇麻庄村,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山村。村子山大沟深,距离县城50多公里,去趟县城还得从毗邻的石泉县绕行。因为交通不便,加上信息闭塞,麻庄村的发展一直很滞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随着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致富能人的返乡带动,昔日沉闷落后的山村开始焕发生机和活力。
  “我们这个产业园里,种了2000多亩核桃树和1200亩板栗树,还套种魔芋、猪苓和天麻,今年又流转30亩地试种葛根,如果能成功,明年肯定会扩大种植面积……”站在产业园的丘陵地畔前,望着春风中轻轻摇曳的树林,麻庄村村主任李家成信心满满。
  放弃高薪 回村建起产业园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果树没人管,土地都荒了。”谈到返乡初衷,李家成坦言,一开始镇、村干部动员他回来,他并不是很情愿,因为在外面有自己的苗圃和园林公司,每年收入七八十万元,日子逍遥自在,何必回来受这份罪。但当夜深人静时,家乡落后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脑海里。最终,他下定决心返乡发展产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回到家乡后,李家成流转了全村的土地,建起了核桃园,成立了合作社。“这个产业园里,贫困户用自己的土地入股,最多的10多亩,最少的1亩多,每年大家可以分红。”李家成说,核桃园建好后,村里的妇女和老人实现了就近务工。以前,村里人到县城打工,需要雇车,一来一去,车费要60元。“现在,核桃园里的活,就够村民干上半年的时间。去年上半年产业园务工工资支出5万元,年底兑现14万元。村民最多的挣了1万多元,最少的也有5000元。”李家成说。
  李家成扑下身子,一心发展产业,加上他是本村人,村民非常信任他。在2018年麻庄村村两委换届时,李家成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李家成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走遍全村200户人家,深入了解每一户的情况,专心谋划产业发展。
  多元种植 公司经验搬回村
  一年的时间,麻庄村的产业从无到有。去年,除过核桃树,村上还发展了480亩魔芋、20亩猪苓、油葵120亩,养殖中蜂200多箱。“单一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只有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才能打出‘组合拳’。”李家成笑称。很显然,他是把自己公司的经验搬到了村上。
  今年3月8日,为了给村里的留守妇女过节,李家成专程将在县医院工作的妻子请回来,给大家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他还自掏腰包购买冲锋衣和水壶,奖励村里的好媳妇、好婆婆。“李主任这是把我们全副武装了,这样干起活来,效率就更高了。”一说起这事,在核桃园里干活的“好媳妇”李耀平笑着说。
  产业发展了,村上的风气也得以扭转。“往年村上总有一些游手好闲、背后说闲话、没事就打架、聚众打牌的人,现在大家都忙着干活挣钱。”提起麻庄村的变化,城关镇副书记陈瑞很是感慨。
  能人引领 致富路上手牵手
  如今的麻庄村,崭新的安置房已经建成,贫困户直接就能住进去。村委会通过争取,门前的渔麻路改造加固了,还拓宽了通组联户公路7.8公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随着村上基础条件好转,一些在外的能人也回到村上发展产业。以前在县城开商店的唐永溪,今年返乡种植葛根。
  “去年,我们的核桃产业园被评为市级产业园区,今后,通过提升和改造,还要申报成省级园。”谈起下一步的打算,李家成底气十足,“另外,我们还要再建设一个林麝养殖场,继续扩大魔芋面积,发展种植葛根和猕猴桃。通过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稳定增收。”
  李家成的事例只是宁陕县发挥“能人”引领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陕县通过多项优惠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改善创业服务环境,大力支持“能人”返乡创业,全县回乡创业热潮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能人”回乡创业,为当地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发挥引领作用。
  “能人带动效果好,要充分发挥职业农民桥梁纽带作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去年7月,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在宁陕县调研时说,“发现能人、培养能人、扶持能人、引导能人,使一大批本地能人脱颖而出。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在能人的带领下,带动成千上万的农户共同致富,宁陕的做法很值得推广。”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