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强化“三个保障” 加大“三个注入” 严把“三个关口”
岐山县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111
  本报记者 王永兴
  近年来,岐山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结合县情实际,精准制定帮扶举措,扎实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出“强化‘三个保障’、加大‘三个注入’、严把‘三个关口’”的脱贫攻坚模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强化“三个保障”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强化人才保障,坚持因村选派、分类施策的原则,选派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贫困村;选派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到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脆弱的贫困村;选派熟悉社会工作的干部到矛盾纠纷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贫困村。
  强化资金保障,建立扶贫资金管理检查落实制度。2018年岐山县安排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0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20%。中央、省市下达专项扶贫资金4173万元,截至目前拨付报账5321万元,拨付报账率达99%。
  强化作风保障,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坚持县委牵头抓总,政府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职能,县级领导和各镇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农户,逐户核查走访,逐村检查指导。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督查暗访,构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今年以来,自查发现并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10件120人。
  加大“三个注入”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加大招商引资注入。采用联合经营、入股合作、共同开发等方式,县政府引进陕果集团、海升公司、石羊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累计投入1.2亿元发展自根砧苹果育苗基地、猕猴桃产业园和奶山羊养殖繁育基地,浙商集团投入1500万元助力宋村发展富硒小麦……全县18家龙头企业、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
  加大项目资金注入。县财政投入资金2075万元,为每个贫困村注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启动资金20~50万元,解决“空壳村”无发展资金、无可量化资产的难题。投资1300多万元发展村级光伏扶贫发电项目,20个互助资金协会注入资金1020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资产规模达到1863万元,经营土地面积8862.4亩,股东61276人,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
  加大扶持资金注入。以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推进为契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出台普惠性政策,对发展规模特色产业每亩予以100-300元资金补贴,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基地16个,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0万亩,流转土地7.2万亩,贫困村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2万亩。
  严把“三个关口” 实现移民搬迁走在前
  严把建设质量关。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五方责任制”,全程跟踪管理,层层把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蔡家坡镇五星村和凤鸣镇北寨子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目前,两个安置点248套安置房均通过相关部门竣工验收,248户贫困户已顺利入住。
  严把政策落实关。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会6场次,整理编印移民搬迁宣传资料6000余份,进村入户宣讲移民搬迁政策。严格遵守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最大不超过120平方米的原则,集中安置建房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1500元以内。
  严把资金管理关。精准落实集中安置建房人均补助2.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均补助2万元,切实解决了群众负担。与此同时,岐山县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实现廉洁搬迁、稳定搬迁。截至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拨付3576万元,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移民搬迁任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