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父亲的“宝贝”
  岐山 蔡胜利

  回老屋看望父母,临走时母亲说:“儿啊,爹娘这辈子没有给你留下啥珍贵东西,这辆自行车你推回去吧,这可是你爹一生最心爱的宝贝!”我瞥了眼一直落寂在墙角的自行车,心里涌上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回想当年,自行车比现在的小轿车还金贵。作为乡村主要出行工具,它整整兴盛了半个世纪。
  上世纪70年代初,家境稍有好转,父亲就省吃俭用买了一辆二手永久牌自行车。记得车子推进家门,村里人都赶来围观,家里像过节一样热闹。父亲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专门用黄色彩条将三角梁缠裹住,以免碰掉了油漆。每天一有空闲,就拿块抹布,把车身擦得油光铮亮,各个部件都收拾得紧凑利索。父亲对自行车似乎情有独钟,平时儿女碰一下都会瞪眼睛。在那个困难年月,自行车不光是我们家的宝贝,也是当时村里独一无二的稀罕物。
  父亲的单位离家二十里,每天下班后总是急忙骑车回家,为的是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帮母亲做农活。有一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时,家里的面缸眼看见底了,母亲愁得整天唉声叹气。父亲骑着自行车把岐宝凤三县的集市都跑遍了,也没有买到一颗粮食,就连玉米渣和麸皮都很难见到。全家人正在心急火燎时,父亲的朋友告知在陇州寻下了一袋子玉米,这消息让一家人惊喜不已。
  陇州离岐山有三百多里路,父亲决定周日骑自行车把粮食驮回来。他凌晨三点就出发,马不停蹄骑行了一整天,半夜终于驮回来了一袋子粮食。那时候的山路坎坷不平,二十个小时不停歇地蹬车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可是父亲回来时乐呵呵的,只是一个劲地夸赞:多亏咱家有宝贝自行车!
  父亲的宝贝,这辆永久牌自行车,在拆旧换新、修修补补中骑了大半生。光三角梁上的胶带就换过三次,后来被母亲精心裹上了平绒布,还给坐垫上缝了个带有金色禾穗的套布。人靠衣服马靠鞍,在三番五次的打扮中,车子老而不衰,更加的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父亲骑着它一直工作到了六十五岁,兄妹三人在小学时就相继学会了骑车技巧。最难忘的是初次学车,一腿跨过三角梁,扭着身子费劲蹬车的滑稽模样,常让父母提心吊胆,让弟妹大呼小叫,身后跟着一群呐喊加油的伙伴。我们在乡路上横冲直撞,搅翻了静寂的村庄,温暖了乡村孩子清贫的童年生活。
  后来,父亲年纪大了,再也蹬不动自行车,母亲就把车子传给了我,伴着我上学打工,直到近年家里开商店买了小车,才彻底闲置。
  这辆自行车是父亲一生辛劳的见证,也是农家生活变迁的物证。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