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红玛瑙”变成“金豆豆”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韩城 丁继坤
  花椒产业促民富,“红玛瑙”变成“金豆豆”。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韩城农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发出来的肺腑之言。花椒是韩城的历史名优树种,早在明万历三十五年县志就有记载。韩城境内地貌基本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中部位于浅山丘陵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栽种花椒。提起改革开放前对韩城浅山区椒农的生活状况,人们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住在荒山窝,
  出门就爬坡,
  身居土窑洞,
  吃水河里挑。
  家中没院墙,
  好似住野外,
  夜晚不出门,
  狼来没人撵。
  山间小路陡,
  办事不方便,
  吃的粗茶饭,
  干活靠扁担。
  做饭烧柴火,
  烟熏火又燎,
  一辈又一辈,
  人穷受凄惶。
  姑娘不上山,
  小伙娶媳难,
  只因山里穷,
  何时把身翻。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韩城市仅有花椒1.07公顷,1300多万株,总产量350吨。几十年来,历届韩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拳头”产品来抓。从1994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植树造林工程,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栽植花椒,逐步实现了纵横交错农田椒网,浅山地埂、埝畔花椒化,花椒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建成了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20公里的浅山沟壑台塬区“百里4000万株花椒生产基地”,年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享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
  韩城花椒产量由2004年的1.4万公斤增加到2017年的2.6万公斤;产值由2004年的2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5亿元;花椒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花椒收入9600元,其中4万户、15万名椒农户均收入62500元,人均花椒收入1.4万元。说起如今椒农生活水平的变迁,大家是这样描述的:
  政府号召栽花椒,
  退耕还林出实招,
  科技栽植细管理,
  大红袍椒产量高。
  埝畔沟坡椒栽满,
  椒乡铺遍“红地毯”,
  穷山变成金银山,
  椒果飘香醉韩原。
  山村通了水泥路,
  天阴下雨不熬煎,
  椒果畅销出山外,
  银行票子装满怀。
  告别祖辈土窑洞,
  城里购买商品房,
  穿衣服装赶时髦,
  家有万贯不稀罕。
  出门摩托小汽车,
  家用电器都买全,
  生活天天像过年,
  山区旧貌换新颜。
  每年到了花椒采摘季节,花椒树上硕果累累,来自四面八方的椒客、椒贩汇集椒乡,十分热闹,僻静的山村沸腾了,椒农们丰收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
  漫山遍野“红玛瑙”,
  四方来客摘椒忙,
  欢声笑语满山坡,
  一坡更比一坡多。
  花椒产业兴起来,
  改革开放富起来,
  椒农腰包鼓起来,
  脱贫致富强起来。
  党的富民政策好,
  椒农迈上小康道,
  “红玛瑙”变成“金豆豆”,
  国富民强美梦圆。
  目前,韩城投资50亿元的“国家花椒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将带动花椒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开发新品种、新产品、延伸花椒产业链,提高花椒增值能力。2017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上,国家林业局为韩城“花椒产业示范园区”授牌,标志着韩城已成为全国最大、产量最高、富民作用最强、示范辐射带动力最大的县(市),花椒产业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金豆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