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老家的路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司马迁杯
  民歌民谣新闻头条征文大赛
  中国好花椒 韩城大红袍
  韩城创建全国大红袍花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安康 李华磊
  我的老家在陕南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桥河村,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将军山。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四面环山。大山贫瘠,通向田地、山坡、出行的道路都是羊肠小道。我的先辈们就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奔波劳作、繁衍生息,闭塞的交通,阻碍着发展。有歌谣唱出:
  老家山路路弯弯,
  这梁连着那边山。
  对着喊话能听见,
  要去就得走半天。
  记得我上小学,每天都要翻过两座山才能到学校。上学的路也就是一条毛毛路,两边长满杂草。那时候,我最讨厌下雨,本来戴着草帽披着塑料纸就难以遮挡风雨,路边杂草总阻碍前行,几段黄泥巴路泥泞不堪,脚踩上去又光又滑,穿在脚上的草鞋经不起雨水、泥巴的纠缠,总和脚过不去。逃脱脚的管辖,我只好边走边弯腰系草鞋带,搞得全身湿透,浑身是泥。所以每逢下雨天我就想逃学,常挨父亲打,心里犯愁:
  下雨黄泥路难行,
  一走三滑泥满身。
  可怜求学读书郎,
  逃学挨打遍体伤。
  老家的路虽然难走,但现实无法改变,人们只能默默地承受。往地里挑粪、收割庄稼、上坡砍柴、分发粮食等等,都需要人在山路上奔走。老家人挑东西走在山路上左绊右挡,实在不方便,只好改用背笼背东西,编背笼的篾匠成了那时最吃香的手艺人。
  1988年夏天,我考上了师范学校,我们报到时间是十月底。父亲便让我在报到前把家里牛圈、猪圈的农家粪全部挑到地里,把地里的苞谷全部收回家。我挑着粪筐用脚丈量着通向承包土地的小路长度,路上每一处风景我都烂熟于心,即使闭上眼睛我也能走到每一块承包地。我在小路上尽情地哼唱我心中的歌,我感恩小路给了我力量;我感动小路,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我出色地完成了父亲交给我的任务,摸着红肿的肩膀,回望走过的小路,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同时我高兴要告别山路了。
  苦难是一笔财富。带着对家乡小路复杂的情感,我背上行囊,开始了求学之旅。没想到,等到我毕业分配,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老家。路依然还是羊肠小道。
  改革开放后,在当地政府和上级电力部门的帮助下,老家终于告别了煤油灯照明的时代,我高兴得让家里的电灯彻夜照亮。昔日在城市里看到的家用电器也来到了老家,电视机的普及,把一些外来先进的思想理念带到贫穷的山村。
  后来,老家人自发筹资修公路,男女老少齐上阵,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开辟山道,拓宽山路,争取到了“村级铺底子、政府铺面子”的修路政策,群众的热情更高了,投工、投劳、投资,铺好一条条路基,政府投资铺好了一条条水泥路。通车典礼的那天,山村沸腾了,村民们敲锣打鼓扭秧歌,兴高采烈放鞭炮,庆贺:
  党的政策就是好,
  帮助村民开山路。
  群众路基要打牢,
  政府铺就幸福道。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水泥路,这是老家人发财致富的路,是祖辈们未能超越的梦想之路。
  路通了,老家人的思维也活跃了。买车跑运输的、搞养殖的、种植的、出门做生意的如雨后春笋多了起来,不到几年时间以前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还有的人在城区买了商住房。以前大家出门靠步行,现在好多家都买上了小汽车,就连以前的贫困专业户憨三儿也盖起了三间楼房,买了摩托车。这真是:
  山清水秀风光好,
  老家告别羊肠道。
  漂亮高楼林中藏,
  赞党山歌四处唱。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