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品牌效应”领跑靖边县农业发展






记者 赵丽辉 文/图
“你看,这就是咱陕北靖边出产的胡萝卜,营养好,用它炖羊肉,可好吃了。人家还有自己的品牌呢!”4月15日,在西安市一家农贸市场内,市民沙柳青指着摊位上的“靖边胡萝卜”说。
在胡萝卜旁边还摆放着靖边县的辣椒,包装整齐,颜色鲜绿。靖边县农业局朱文凯副局长告诉记者:“靖边县是榆林的蔬菜种植大县,在多年的销售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把靖边县蔬菜推广出去的路子。在北京、上海、西安相继建成靖边农产品直销店,这对于靖边蔬菜的销售和农民的增收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17年以来,靖边县农业局通过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以及各镇的配合,积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该局积极推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开展马铃薯、玉米、蔬菜、果树产业高产集成技术推广,全县推广种植瓜菜13.1万亩、马铃薯26.2万亩(其中优质马铃薯18.4万亩)、玉米45万亩(其中地膜玉米面积25万亩)、小杂粮12万亩、水果11.59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2.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2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4万吨以上,实现农业增加值9.75亿元,农业生产实现产量、效益双丰收。
农业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农业逐步得到转型升级。该局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引进参试品种830个,推广玉米、马铃薯、谷子、大豆等新品种52个。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和蔬菜杂粮试验基地300亩。累计推广夏菠蒂马铃薯、红金川胡萝卜、郑单958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42个,推广全覆膜、水肥一体化、三沼综合利用等新技术18项。在海则滩引进全球先进的精准化自动滴灌系统,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实现了智能化。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总体来看,我县2017年跟上年相比,玉米种植面积下降,马铃薯、果蔬、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增加,呈现出“一减多增”的趋势。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发展活力凸显。该局积极扶持、培育、规范、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培育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49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9家、土地托管合作社1家;建成省级提质增效园区1个,调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探索绿色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品牌效益逐步显现。该局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三沼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方式,创建标准化基地21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个,地理标志产品4个,推广无公害标签6万枚;抽检农产品3072份,抽检合格率为99%;共有13家企业纳入追溯系统管理,靖边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环评,被国家列为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注册确定“靖原康”为我县区域公共母品牌,“靖边胡萝卜”、“靖边辣椒”等产品深受市场的青睐。
市场营销体系日臻完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该局狠抓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建成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榆林农产品直销店,农业局一楼农产品形象店建成并开始营业。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方面。靖边县农业局多次参加或举办了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靖边优质农产品杭州发布会、北京十五届农产品交易会和吕梁山货推荐会、靖边县秋季商品交易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农资展销会。在农产品宣传方面,与华人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物联网建设加大对靖边农产品的宣传。聘请本土影视明星作形象代言人,制作大型广告牌在高速公路和重要景区进行宣传,在中央七台黄金时段播放靖边马铃薯广告片。通过多渠道宣传推荐,提高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农产品销售取得喜人成绩,2017年签订农产品订单7.6亿元,助销农产品1.8亿元。部分农产品远销13个国家和地区。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活力进一步激发。2017年农村改革包括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变”)改革两项内容,目前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制定出台了《靖边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靖边县关于推进“三变”改革发展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完成了全县29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登记颁证工作。其中马季沟“三变”改革得到农业部肯定,已成为全省全市“三变”改革典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