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看!白河仓上镇这位励志的“红薯哥”
本报记者 邵林喜 通讯员 王琛 朱明富
在白河县仓上集镇的大街小巷、农家院落,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行动不便的中年人来卖烤薯,喜欢吃烤红薯的人见了围成圈,忍不住都要买些尝尝。街坊里,不知哪个讽趣的乡亲带头叫起了“红薯哥”。
这位“红薯哥”叫雷德勤,今年48岁,是该镇槐坪村的一个贫困户。2007年,雷德勤患脑出血,虽经手术治疗,还是落下了残疾,右手和腿从此麻木僵硬,不听使唤。多年来,只能勉强干些简单的农活,吃饭、穿衣、洗漱都靠左手蹩拙的来完成。面对肢体的病魔,他并没消沉泄气,坐等靠要。而是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不消停的搞产业,找挣钱的门路。
连续几年,他在脱贫政策的激励引导下,以超出常人的艰辛,育种苗,卖蔬菜,争取那每一分来之不易的收入。2017年,他培育的4亩香椿苗,获得了1.4万元的好效益,一家3口顺利光荣的实现了脱贫。
雷德勤说:“冷水的巴文成,双手残了还在勤劳致富。我的情况比他好,更要能吃苦,想办法找事做。国家政策再好,自己不想办法不劳动,永远都是个穷。”这话太实在了。
这不,地里的香椿苗刚处理完,他又想出了新的窍门:购置了烤箱,备下足够的木柴,从外地运回叫“地瓜”的专用烤薯。每天清早,在妻子的帮助下,清洗装车烧炉子,一辆小小电动三轮车载着馋人的烤薯,老远都闻到香味。他边走边烤边卖,早出时一路希望,晚归来满脸的喜悦。
“说真的,冬天在屋里闲着得烧火烤,找点事做还踏实些,莫看卖红薯这小生意不起眼,两个月,我烤红薯赚了一万多块钱。虽然苦点累点,手上活泛了,心里还是蛮高兴的。”雷德勤掩饰不住兴奋地说。
瞅准了脱贫增收的门路,雷德勤打算来年引进种源,自己选地试种,以减少运输成本。他还计划建一个储藏室,专门长期的当“红薯哥”,言语中吐露着对未来生活的自信和憧憬。
在白河县仓上集镇的大街小巷、农家院落,每天,都能看到一个行动不便的中年人来卖烤薯,喜欢吃烤红薯的人见了围成圈,忍不住都要买些尝尝。街坊里,不知哪个讽趣的乡亲带头叫起了“红薯哥”。
这位“红薯哥”叫雷德勤,今年48岁,是该镇槐坪村的一个贫困户。2007年,雷德勤患脑出血,虽经手术治疗,还是落下了残疾,右手和腿从此麻木僵硬,不听使唤。多年来,只能勉强干些简单的农活,吃饭、穿衣、洗漱都靠左手蹩拙的来完成。面对肢体的病魔,他并没消沉泄气,坐等靠要。而是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不消停的搞产业,找挣钱的门路。
连续几年,他在脱贫政策的激励引导下,以超出常人的艰辛,育种苗,卖蔬菜,争取那每一分来之不易的收入。2017年,他培育的4亩香椿苗,获得了1.4万元的好效益,一家3口顺利光荣的实现了脱贫。
雷德勤说:“冷水的巴文成,双手残了还在勤劳致富。我的情况比他好,更要能吃苦,想办法找事做。国家政策再好,自己不想办法不劳动,永远都是个穷。”这话太实在了。
这不,地里的香椿苗刚处理完,他又想出了新的窍门:购置了烤箱,备下足够的木柴,从外地运回叫“地瓜”的专用烤薯。每天清早,在妻子的帮助下,清洗装车烧炉子,一辆小小电动三轮车载着馋人的烤薯,老远都闻到香味。他边走边烤边卖,早出时一路希望,晚归来满脸的喜悦。
“说真的,冬天在屋里闲着得烧火烤,找点事做还踏实些,莫看卖红薯这小生意不起眼,两个月,我烤红薯赚了一万多块钱。虽然苦点累点,手上活泛了,心里还是蛮高兴的。”雷德勤掩饰不住兴奋地说。
瞅准了脱贫增收的门路,雷德勤打算来年引进种源,自己选地试种,以减少运输成本。他还计划建一个储藏室,专门长期的当“红薯哥”,言语中吐露着对未来生活的自信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