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张晓棉的“脱贫账本”
    张晓棉给猪添食。

    通讯员 杨淑瑞 本报记者 王宏海 文/图
    张晓棉怎么也没想到,一年的时间,他从一个打工者成为村里的创业带头人,从村里的贫困户成为小有名气的脱贫致富先进人物。
    “年轻人嘛,不怕折腾,折腾折腾这日子就过前去了。”一听别人夸,张晓棉的口头禅就出来了。
    两年前的张晓棉还是个大街小巷给商户送饮料的打工者,在富县茶坊镇白龙沟村连属于自己落脚的房子都没有,妻子钟娟娟患有先天性颈椎侧弯,父亲4年前突发心脏病,一家5口人的开销,加上父亲每月2000多元的医药费,让30岁的张晓棉越来越力不从心。
    2016年,张晓棉的父亲查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一年,富县的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加速阶段。县上的包扶干部来了,镇上的包扶干部也来了。张晓棉说,政府的领导和干部给他带来了政策和出路。
    “回家!”张晓棉辞职了,在村后面的董家沟里将政府送的50只鸡和5只羊圈养了起来,并建了个鸡场。4月份,50只鸡全部存活了,也开始下蛋,信心满满的张晓棉自己又购买了1200多只鸡苗。
    “运气好,政策也好!”张晓棉没说错。这一年,张晓棉赶上了危房改造政策,政府补贴4.5万元,自己只掏了不到1万元,3间大平房就盖起来了。这一年,张晓棉也脱贫了。
    “那这一年来的收入咋样?”
    “存活有1000多只鸡,公鸡600只,每只70到80元,母鸡下的土鸡蛋,平均每个1元,除去建场和鸡苗成本,能净赚2.7万多元。”张晓棉在账本上飞快地算了出来。
    脱了贫的张晓棉也有自己的打算。2017年,张晓棉开始忙活合作社的事。
    “养猪的事我早都想好了,市场行情我也考察了。”去年5月份,张晓棉又在村里的东沟承包了一片地建了猪场,“投资20万元,政府给我贴息贷款5万元。”有了“底气”的张晓棉打算要好好干一番。6月份,张晓棉成立了富县杜甫山庄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圈养了10多头猪崽。前期的投资,张晓棉不急不躁。年底,猪崽已经繁殖到60多头了。这一年,张晓棉账本上多了份固定产业,少了投资欠下的债务“负数”。
    2018年,刚过完年,张晓棉又计划养驴的事。
    “富县的养驴市场正在扩大,前景非常好。”考察了一年养驴行情的张晓棉,考虑今年发展养驴事业。
    张晓棉说,日子是越折腾越好,现在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小了,妻子在帮扶单位县经济发展局的帮助下,也有了一份工作。
    张晓棉告诉记者,今年他的目标是账本上要出现收入“正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