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天地之间有杆秤

  大荔 李世居

    记得我小的时候,农村流行使用一种十六两一斤的秤,叫做老秤。换算下来老秤的一两是三十一克多一点,人们习惯地称作“小两”。后来随着衡器的改革,十两一斤的新秤开始推行,新秤一两是五十克,人们称作“大两’,当时民间和集市交易则是两种秤并用。其实,那时候人们之间的很多交易都是以物易物,我至今还记得巷道每天都有人挑着担子,推着“叫蚂蚱车”,满巷道吆喝着:豆子换豆腐、芝麻换香油、旧鞋烂棉花套子换核桃、换针线了、小麦换油盐酱醋等等。
    那年代,每当有商贩来到村里,人们问价钱一般不是问多少钱一斤,大多是问怎么换,很多东西不是论斤卖,沙苑的胡萝卜论个卖,白菜论颗卖,西瓜论个卖,所以也就疏忽了秤的用途。随着十两一斤秤的使用,大大方便了群众,特别是在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把杆秤,赶集或者出售家里的农产品时,杆秤都是随身携带。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秤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做秤的老师傅讲,制作杆秤工艺复杂,工序繁多,选取秤杆、刨光打磨、打秤钩、装秤盘、确定提绳、定盘星、钉秤花……木杆秤上的刻度叫做“星”,是用黄铜材质的小细圆钉镶嵌在秤杆上,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耐心与细致,稍有差池则前功尽弃。也正因为这门手艺的精细,对制秤匠人的要求特别高,一个年轻的学徒需要随师学习几年时间才能出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秤和其他衡量器械的出现,这些老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杆秤慢慢退出计量的舞台。但那些手艺人默默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坚持精雕细琢。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文化的传承,值得敬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