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走笔八里
安康 李永明
八里是个弹丸之地,在安康的版图上渺小到也许都找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著名作家京夫在汉滨艾家河下乡期间构思了一篇长篇小说《八里情仇》,出版后引起中省外文坛关注。如今挥手几十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深冬的一天,笔者冒着严寒,沿着当年京夫走过的足迹,对八里做了一番探寻。
八里离安康城三十公里路程,地处汉滨东部,与旬阳县接壤。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极为偏僻,经济落后,村组之间距离分布不到八里,因此俗称八里。
进入深冬,万木萧条,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种着绿油油的蔬菜很是养眼。老人们在屋里烤着柴疙瘩火,集中居住的地方总能闻到柿子酒、拐枣酒的香味。村民们很是热情,招呼我们进屋品茶尝酒。这里的土酒很有名气,到了年底,安康城区的人都开着车到这里购买。
老村长陈善柱边走边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村民们喜欢种植桐树、柿树、棕树、拐枣、毛竹,漫山遍野都是。桐树果子榨成桐油,是造船做农具照明的必备货物。桐树花开时,整个八里就被桐花包围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把八里装扮得妖娆万分。棕树长得也很茂盛,片片叶子团结向上,一片片一簇簇在房前屋后,山坡路边到处都是。棕叶用来做蓑衣防寒保暖,下雨天年龄稍大的村民喜欢穿着蓑衣干活,再大的雨不怕淋湿。毛竹在八里也形成竹海,每家每户都栽种,竹笋用来炒肉吃,竹子用来做箩筐、席子、蒸笼等日常用具,经久耐用。柿子树、拐枣树、龙须草是八里人的三件宝。难怪这里的美景、美食、美俗激发了京夫的创作灵感,写下了传世之作。
八里地处汉江,丰腴的江水给八里人带去了幸福和欢乐,八里人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玩起了龙舟。每年的端午前后八里人自发组织村里的青壮劳力,组成十余条龙舟队伍,从门前的石板厂到李家坝五公里的水域进行龙舟竞渡,吸引了安康城区和旬阳县临近的人赶来观看,一河两岸都围着黑压压的人群。八里人几乎都会划龙舟,村子里的能工巧匠们义务给村里建造龙船,制作的龙舟栩栩如生。八里人为安康的龙舟节作出了贡献,安康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发源地就是八里。
我们到访的当天,扶贫工作队队长闵晓旭正在组织村民学习烹饪技术。扶贫先扶志,闵队长来自水利部门,他们已给八里村编制了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首先让每户村民都掌握一到两项技术。村内自然景色如青龙树、龙舟岩、鸡骨岩、黄龙庙等名胜古迹等待开发。尽管这里贫困落后,但这里空气清新怡人,一年四季雨水充沛,种植的农作物不打农药,都是天然无公害产品。这里的人普遍长寿,全村90岁高龄的有6人,80岁以上几十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村。
伴随着党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八里人的日子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八里是个弹丸之地,在安康的版图上渺小到也许都找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著名作家京夫在汉滨艾家河下乡期间构思了一篇长篇小说《八里情仇》,出版后引起中省外文坛关注。如今挥手几十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深冬的一天,笔者冒着严寒,沿着当年京夫走过的足迹,对八里做了一番探寻。
八里离安康城三十公里路程,地处汉滨东部,与旬阳县接壤。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极为偏僻,经济落后,村组之间距离分布不到八里,因此俗称八里。
进入深冬,万木萧条,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种着绿油油的蔬菜很是养眼。老人们在屋里烤着柴疙瘩火,集中居住的地方总能闻到柿子酒、拐枣酒的香味。村民们很是热情,招呼我们进屋品茶尝酒。这里的土酒很有名气,到了年底,安康城区的人都开着车到这里购买。
老村长陈善柱边走边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村民们喜欢种植桐树、柿树、棕树、拐枣、毛竹,漫山遍野都是。桐树果子榨成桐油,是造船做农具照明的必备货物。桐树花开时,整个八里就被桐花包围着,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把八里装扮得妖娆万分。棕树长得也很茂盛,片片叶子团结向上,一片片一簇簇在房前屋后,山坡路边到处都是。棕叶用来做蓑衣防寒保暖,下雨天年龄稍大的村民喜欢穿着蓑衣干活,再大的雨不怕淋湿。毛竹在八里也形成竹海,每家每户都栽种,竹笋用来炒肉吃,竹子用来做箩筐、席子、蒸笼等日常用具,经久耐用。柿子树、拐枣树、龙须草是八里人的三件宝。难怪这里的美景、美食、美俗激发了京夫的创作灵感,写下了传世之作。
八里地处汉江,丰腴的江水给八里人带去了幸福和欢乐,八里人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玩起了龙舟。每年的端午前后八里人自发组织村里的青壮劳力,组成十余条龙舟队伍,从门前的石板厂到李家坝五公里的水域进行龙舟竞渡,吸引了安康城区和旬阳县临近的人赶来观看,一河两岸都围着黑压压的人群。八里人几乎都会划龙舟,村子里的能工巧匠们义务给村里建造龙船,制作的龙舟栩栩如生。八里人为安康的龙舟节作出了贡献,安康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发源地就是八里。
我们到访的当天,扶贫工作队队长闵晓旭正在组织村民学习烹饪技术。扶贫先扶志,闵队长来自水利部门,他们已给八里村编制了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首先让每户村民都掌握一到两项技术。村内自然景色如青龙树、龙舟岩、鸡骨岩、黄龙庙等名胜古迹等待开发。尽管这里贫困落后,但这里空气清新怡人,一年四季雨水充沛,种植的农作物不打农药,都是天然无公害产品。这里的人普遍长寿,全村90岁高龄的有6人,80岁以上几十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村。
伴随着党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八里人的日子会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