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爱心之光 照亮寒门
韩城市桑树坪镇扶贫干部帮助精神病患者办理《残疾证》和《身份证》
    西安专家赶往市医院停车场准备对张宗学进行鉴定。

    扶贫干部带着张宗学准备上市里做鉴定。
    冀刚根 张建超 文/图
    一个48岁中年男子,25年来从未下过山,25年来从未进行精神鉴定,25年来也从未办理过任何证件。这些都是家人的一块心病。但在6月30日这一天,对韩城市桑树坪镇水草塔村二组张建芳家人来说,像做梦一样,如愿以偿,了却了一桩心事。
    没有《残疾证》却是精神病患者,没有《身份证》却是水草塔村村民,这位没有“身份”的村民叫张宗学,是韩城市桑树坪镇水草塔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建芳的父亲。25年前,张宗学在桑树坪镇上经营一家理发店。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理发店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张宗学正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谁曾料到,地痞来店里寻衅滋事,将其打成重伤,后因思想压力过大,精神失常。
    张宗学精神失常后,在家衣不遮体,时常打骂村民,到处乱跑,破坏庄稼,弄得左邻右舍不安。监护人女儿张建芳一家人也苦不堪言,多年来,求医无效,无奈之下放弃了治疗,一放就是25年。
    今年5月,韩城市精神病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张宗学家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想把他送往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但因张宗学没有精神鉴定级别、没有《残疾证》和《身份证》,不能办理入院手续。
    得知6月30日西安专家来韩城进行精神病集中鉴定,桑树坪镇政府第一时间通知到村,6月29日下午4时,“第一书记”武强和村监委会主任张二林一起赶到张宗学家中,向他们说明情况。但家人怕鉴定时张宗学可能受刺激,会伤害他人,加之户主张建芳还在住院,家中只剩下丈夫何海良和年迈的母亲,进城鉴定有困难,因此顾虑重重。
    当晚,包联单位市委政研室干部樊旭锋、镇包村干部石红玉、村三委会负责人赶到张建芳家,耐心细致进行解释。他们本着“收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的思想,就监护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逐一解答,打消了监护人的思想顾虑。随后,大家就转运张宗学到市医院鉴定和办理《身份证》的具体事宜及细节进行商讨,对转运人员和接送时间进行了安排,成立了护送组、车辆组、联络组。安排就绪后,镇村干部离开张建芳家时,已是深夜12时。
    6月30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村主任张海荣就打电话通知各组负责人到张宗学家集合。8时,各小组准备到位,家人也为张宗学换上了新的T恤和裤子,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陪伴下,坐上了开往市医院的专车。
    经过1个小时的路程,早上9时到达市医院,联络组提前与医院取得联系,开辟了绿色通道。为了不影响张宗学的情绪,鉴定室临时设在人少、光线较暗的市医院地下停车场,西安专家黄医生也赶来为张宗学进行了鉴定。由于安排组织到位,经过采样、化验、透视等环节,一切顺利。
    中午11时30分,鉴定完毕后,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地带着张宗学返回到桑树坪镇王峰派出所,为其办理《身份证》。
    中午12时50分,烈日当头,热浪袭人,到达桑树坪镇王峰派出所,户籍民警顾不上休息,对张宗学进行身份证照片信息采集,因其头发太长影响信息采集,女民警随手把自己头上的皮筋取下来为张宗学扎起头发。张宗学初次面对镜头紧张、不安、焦灼,不配合照相,照片一次次通不过。经过无数次的引导、哄说,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小时,照片终于通过了审核。
    进行指纹信息采集时,由于张宗学常年不剪指甲,导致指纹信息无法采集,镇干部石红玉为张宗学剪下多年未剪的硬指甲,这才顺利完成了采集工作。这时所有工作人员才缓歇了一口气,大家早已汗流浃背。
    下午3时,又请来理发师为张宗学剪掉一尺多长的头发,理发时他平静了许多,好像回想到当年自己开理发店为别人理发时的情景……
    下午5时,将张宗学安全送回水草塔村。邻居大嫂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张宗学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新发型、新衣服显得格外精神。家人何海良激动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以后,我爸有了《残疾证》就可以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我们的生活就有希望了。没想到今天还能把《身份证》给办了,他25年没有下过山,25年没有穿过像样衣服,25年没有身份证,今天,我们一家人,总算是圆梦了。真心的感谢大家!真心的感谢政府!真心的感谢扶贫干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