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丝路起点看支点
——南郑县农商行扶持蚕桑龙头企业小记
    本报通讯员 方瑞 记者 李赞
    3月中旬,记者随中国人民银行汉中市中心支行的同志和南郑县农商行业务部副经理陈志宏、南郑县农商行高台支行行长赵华勇在南郑县高台镇了解春上农村龙头企业资金需求,当我们在当地同利源缫丝厂见到厂长周长喜的时候,他正在厂子里跑前跑后地检查缫丝厂的库房。
    周长喜说起话来像连珠炮,声音又快又大,说的除本行以外,还包括种桑养蚕、国内生丝市场价格起伏、丝绸成品研发、产成品质量保障、废水处理环境养护、怎样应对产品出口外销中的汇率涨落话题等不一而足。面对会议室满满一墙的荣誉称号,周长喜告诉记者,种桑养蚕缫丝直至成品加工出口,产业链很长很长,协调不好任何一个环节,“那个法国女人手里的真丝帕帕都舞不起来!”他形象地说。
    周长喜现在是南郑县甚至是整个汉中市最大的民营缫丝厂厂长,同利源缫丝厂去年加工烘烤鲜蚕茧1200吨左右,蚕农按照一年喂养6期鲜茧,每户农户3到4亩桑园算,户均年可喂养20张蚕,每张蚕茧按35公斤,价格按38元/公斤计算,户均增收达26600元,可以带动30000多亩良桑园种植,将近12000户左右农户在农闲时养蚕,这当中除了南郑县和周边县份的养蚕户外,周长喜告诉记者,同利源还随行就市收储其他省份一部分干茧,缫丝车间全年开工可以带动千千万万农户增收。
    周长喜告诉我们,在行业整个生产链条中,养蚕阶段的季节性最强,每期蚕宝宝养成只需要28天,我省气候条件每年大致可以出四期鲜蚕茧。可企业没有季节性,原料就靠平时收储,收储季节占用资金量非常大,靠借贷的话,收储占用资金要压在库房半年以上。
    据了解,这部分资金要么靠民间借贷,除了人情,当然得有利息,有时还比较高;要么靠银行信用社贷款,利息负担相对较轻,但有时因为抵质押物品不足,银行信用社又不好发放贷款。企业常常也是左右为难。
    资金问题经常成为种桑养蚕、缫丝加工、产品研发生产的关键!每年看着桑树绿了,周长喜就开始为资金发愁。可以说,缫丝企业借钱那是常态!周长喜说,包括政策性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他都打过交道,信用社更是常年打交道。现在看来,信用社一是按季节付息企业负担比较轻,还款比较好安排;再者是信用社的同志常年在种桑养蚕的农户和企业转,相互间比较了解信任,3年期贷款也便于企业安排还款。只是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生丝行业行情持续上涨,一吨4A级生丝的价格从每吨29万元上涨到每吨近40万元。作为缫丝企业,收储鲜茧的头寸一下紧了起来,为了抓住行情扩大生产,他一定要多找一些钱收储鲜茧和干茧,这也意味着他需要筹措更多的资金。
    去年8月,周长喜找到南郑县农村商业银行,希望信用社的同志帮他出出主意。记者了解到,去年,在人行汉中中支的指导下,在南郑县农商行的大力推动和具体谋划协调下,南郑县农商行以“两权”抵押贷款中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方式向企业投放了29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鲜茧收购和生丝交易赢得了市场主动。
    按照周长喜的说法,从种桑养蚕到丝绸制成品加工,整个产业链相当长,作为龙头企业,同利源倒下去简单,可影响到上下游10000多户农户的生计利害就大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周长喜更多地已经是从社会责任考虑企业的兴衰了。他说:“农商行的同志不仅眼下给我贷款解了急,他们给我提供的相关贷款政策才是企业一年四季的长流水啊!南郑县农商行的同志们不仅在春天来”他又指着南郑县农商行高台支行客户经理赵华勇说:“实际上他们就驻在咱们家门口!”
    眺望辽远的丝绸之路,回首南郑县红火的蚕桑种养加产业,陕南许许多多像南郑县农商行这样的基层农合机构不啻是撬动我省丝绸产业的第一个支点。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