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听他们讲述河防故事
凉水岸的花椒富了当地人。
采访团与凉水岸村干部在黄河岸边合影留念。
凉水岸的干部群众一起在村支书冯志刚家的窑洞里唱起了歌。
76岁的村民王天才讲述战时故事。
李金蔚 李勇 记者 张斌
“美丽陕西·省界行”采访团自延长县城一路驱车顺着山路蜿蜒,翻过层层沟壑,到达凉水岸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黄河胸怀有容乃大
王继明是这个小山村里一个平凡的村干部,他告诉我们,明清时这里其实是一个繁华的渡口,晋商的瓷器、布匹就顺着这个千年渡口到达秦地,于是这个看似荒凉的小村庄,在依山而栖中就渐渐有了人群和村落。
凉水岸作为有历史记载的古渡口,曾经架起了连接秦晋的桥梁。黄河是凉水岸边所有人的骄傲,尽管已是黄昏,王继明还是拉着我们要去看看黄河。
从凉水岸下到黄河滩地,穿过狭长的山路,可以看到两旁陡峭的山坡上有成片的花椒林,昔日贫穷落后的凉水岸就是倚着这花椒产业改变了旧貌,花椒绿了荒山、富了百姓。全村155户,100户都种上了花椒,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来到河滩时,黄河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波澜壮阔的咆哮着,奔出峡沟的延河也并没有挣脱羁绊的宣泄,而是画一个半圆的弧才投入黄河的怀抱。这潇洒的一弯,诉说着当年陕北红军迎来中央红军,共同在这黄土高坡上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洒下火种,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胸怀。
军民同心保卫黄河
得知采访团前来,村支书冯志刚早早让婆姨烧好土炕,留我们在自家窑洞住上一晚,他说,凉水岸的故事很多,一个晚上都讲不完。
冯志刚的父亲就曾经从这里送红军到过前线。父亲告诉他说,凉水岸老庙前那棵树,在战争年代被砍掉做了木船运送军需物资、就连枝干也被砍下造枪做炮,这里曾是边区政府的一个重要通道,大批爱国人士和重要物资都是通过这里到达延安的。
抗战期间,这里更是阻止侵略者铁蹄西侵的一个重点防区,1936年到1939年间,日军数次企图突破黄河防线,都被这里的河防部队击败。河防保卫战上,凉水岸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和军队一起誓死保卫黄河。如今延长烈士陵园中还躺着河防保卫战中的39名烈士,2名老红军。
76岁的王天才是村里的老教师,他指着自家附近的炮楼、防空洞告诉我们,父辈们讲,那时候就是在这些战壕里击退敌军的。
坚守凉水岸边文化
战时,凉水岸边,军民奋起反抗抵御外来侵略,誓死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如今,凉水岸边,干群一心传颂着凉水岸故事,守住这片故土上的文化。
“听说这里将要修建水库,真到了那时,凉水岸边的防空洞、战壕、战区指挥部、战后医疗院、这些遗迹终将被淹没,我们很怕红色故事就这样消逝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旧事记载很少。”冯志刚和王继明两名村干部坐在窑洞前叹息。
他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铭记河防保卫战中,有个叫凉水岸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曾经紧紧咬住防线,保卫黄河。
大树有根可重生,文化寻根能铭记。凉水岸边,厚重的黄河文化需传承,淳朴的民俗文化需发扬,激昂的红色革命文化需祭奠。寻根、传颂,这是整个凉水岸人民对于这方故土的热爱和坚守。
采访团与凉水岸村干部在黄河岸边合影留念。
凉水岸的干部群众一起在村支书冯志刚家的窑洞里唱起了歌。
76岁的村民王天才讲述战时故事。
李金蔚 李勇 记者 张斌
“美丽陕西·省界行”采访团自延长县城一路驱车顺着山路蜿蜒,翻过层层沟壑,到达凉水岸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黄河胸怀有容乃大
王继明是这个小山村里一个平凡的村干部,他告诉我们,明清时这里其实是一个繁华的渡口,晋商的瓷器、布匹就顺着这个千年渡口到达秦地,于是这个看似荒凉的小村庄,在依山而栖中就渐渐有了人群和村落。
凉水岸作为有历史记载的古渡口,曾经架起了连接秦晋的桥梁。黄河是凉水岸边所有人的骄傲,尽管已是黄昏,王继明还是拉着我们要去看看黄河。
从凉水岸下到黄河滩地,穿过狭长的山路,可以看到两旁陡峭的山坡上有成片的花椒林,昔日贫穷落后的凉水岸就是倚着这花椒产业改变了旧貌,花椒绿了荒山、富了百姓。全村155户,100户都种上了花椒,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来到河滩时,黄河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波澜壮阔的咆哮着,奔出峡沟的延河也并没有挣脱羁绊的宣泄,而是画一个半圆的弧才投入黄河的怀抱。这潇洒的一弯,诉说着当年陕北红军迎来中央红军,共同在这黄土高坡上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洒下火种,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胸怀。
军民同心保卫黄河
得知采访团前来,村支书冯志刚早早让婆姨烧好土炕,留我们在自家窑洞住上一晚,他说,凉水岸的故事很多,一个晚上都讲不完。
冯志刚的父亲就曾经从这里送红军到过前线。父亲告诉他说,凉水岸老庙前那棵树,在战争年代被砍掉做了木船运送军需物资、就连枝干也被砍下造枪做炮,这里曾是边区政府的一个重要通道,大批爱国人士和重要物资都是通过这里到达延安的。
抗战期间,这里更是阻止侵略者铁蹄西侵的一个重点防区,1936年到1939年间,日军数次企图突破黄河防线,都被这里的河防部队击败。河防保卫战上,凉水岸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和军队一起誓死保卫黄河。如今延长烈士陵园中还躺着河防保卫战中的39名烈士,2名老红军。
76岁的王天才是村里的老教师,他指着自家附近的炮楼、防空洞告诉我们,父辈们讲,那时候就是在这些战壕里击退敌军的。
坚守凉水岸边文化
战时,凉水岸边,军民奋起反抗抵御外来侵略,誓死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如今,凉水岸边,干群一心传颂着凉水岸故事,守住这片故土上的文化。
“听说这里将要修建水库,真到了那时,凉水岸边的防空洞、战壕、战区指挥部、战后医疗院、这些遗迹终将被淹没,我们很怕红色故事就这样消逝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旧事记载很少。”冯志刚和王继明两名村干部坐在窑洞前叹息。
他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铭记河防保卫战中,有个叫凉水岸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曾经紧紧咬住防线,保卫黄河。
大树有根可重生,文化寻根能铭记。凉水岸边,厚重的黄河文化需传承,淳朴的民俗文化需发扬,激昂的红色革命文化需祭奠。寻根、传颂,这是整个凉水岸人民对于这方故土的热爱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