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孝心

    临潼 张伟安
 
    到县城办完事,已是下午两点半,从早上出来到现在,一粒米未搭牙,肚子难免发出“咕咕”的叫声,不断地发出抗议。原以为开上车不到半小时就能赶回家的想法,顿时打了折扣,我的眼睛不停地瞅着白庙街道两边的酒馆、饭店。“关中蘸水面”几个金黄的大字映入眼帘,虽然天天吃面,但就是吃不烦,这也许是咱们老陕的特点。几根裤带面下肚,又喝了半碗面汤,打了个饱嗝,顿感爽口、满足,心里盘算着:花钱不到十元,确实划算。
    草草吃过饭,走出食堂,正值三点,眼看到了农家下午的饭点,我疾步走到“渭南水盆羊肉”馆,这是父亲最爱吃的饭食。我不假思索地向店家要了一份优质水盆,并单独加了一份羊肉,打了包,付过钱款,趁热急匆匆地上了车。心想,这个饭点,正好给父亲送回家。当然,这不是第一次,平时,往往到周六或周日,我和哥哥都会想着法子去给父亲买些可口的饭食,作为儿女,感觉这就是本分,是义务。
    父亲逾八十高龄,非常喜欢下象棋,我们每次回家,总要陪父亲杀上二盘。今年春在医院给父亲体检,医生说父亲有些脑萎缩,要多动动脑筋。为了让父亲对自己的大脑有自信心,我有时会故意走一些失棋,输上一盘。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走棋时也故意走些漏步,我不得不顺着他的意思,赢下一局,只要使老人心情舒畅,就感觉满足快乐。
    父亲原来当老师,养成了起得早的习惯,退休二十多年,天天如此。我每天上班前,先要在父亲跟前坐一会儿,和父亲说说话,喝两杯茶水,问候一下,才肯出门。下班回家,未进自己家门,先到父亲跟前坐一会儿,说几句话,再与父亲下两盘棋。有时有了创作动机,把写的文章读给父亲听,请父亲指导、润色。父亲是位中学教师,他是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引路人。我在区读书征文活动中取得特等奖,在区文明办等联办的“环境卫生大家谈”征文取得一等奖,以及在省市宣传部获得的更高荣誉,都离不开父亲的帮助。
    嫂子和妻子对父母的孝顺更是远近闻名,多年来,一如既往,在我们家形成一种优良的家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大人的影响,儿女们耳濡目染,每个周六或周末,远在外地的女儿和侄女一定要给爷爷打个电话,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询问爷爷的身体状况,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千方百计满足老人的要求。他们隔一段时间,就寄一些好吃的或上些档次的衣物到家里。侄子和儿子在本地上班,也常常回家看望老人。
    当看到父亲那曾经青青的乌发变得花白,宽宽地额头已布满皱纹,挺拔的身躯已经渐渐地弯曲……不由使我泪眼模糊。是啊!眼前的一切,就是我们的明天,心里怎能不隐隐作痛呢?我想:孝心实际是我们每个人天天面对的问题,你做到了,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不要等父母离开我们后,留下遗憾。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