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李云涛的挂面房
本报讯(记者 李元 通讯员 周濬)立冬之后,雨下个没完。李云涛一直在等待太阳出来。
凭着从父亲那儿得来的经验,上好的麦面加入盐水,反复揉搓,再上料斗、压制、上杆、晾晒,成为老百姓餐桌上最便捷的传统主食。
挂面,素净、简朴,混搭各种臊子,融进人生百味,再浇上辣椒,吃得酣畅淋漓。作为最方便的食物,足以海纳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
“太阳好的时候,晒上3、4个小时就能出面,遇到阴天下雨,就没准了。”有着30年压面经验的李辉亮,是汉滨区江北办新义村的压面把式,做工精,口碑好,附近的村民都愿意来做点加工。靠着微薄的手工费,拉扯大了儿子。
子承父业,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这些年,李云涛一直在外面打零工,没挣下几个钱,光给患有脑瘫的儿子治病就花了十七八万,拉了不上外帐。“政府鼓励贫困户返乡创业,还有各项帮扶政策。”当李云涛提出建一个有规模的挂面房的想法时,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
李云涛一改父亲的小作坊模式,忙活了3个多月,建起了厂房、库房,整修了院坝、围墙,购置了全新的设备,还添了一台专门送面的小货车。
一根根饱含着勤劳与坚守的纯麦面条,在初冬的阳光下,金丝倾泻,为萧瑟的冬天顿添了几分暖意。
“高新区、工业园区还有火车站一些做生意的,这几天订了不少,还有两家我还没做出来呢。”李云涛完全掌握了这门手艺,自家种了四亩麦田,再从周边的农户收购麦子,保证了面条的纯麦品质。
金线般富有光泽的面条下,李云涛的媳妇李明娟架起撑杆说,多卖些面,多挣些钱,把娃病看好。
对李云涛来说,每天迎着太阳,做面送面,就是平凡而精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