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平凹故里游

    潼关 杨宏涛
 
    早上出潼关时,便已撩起了人心中的团团燥热。中午入山后,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才将我内心的躁动一丝丝抹平。车行良久,忽觉眼前一亮:天蓝,水秀,山青。这就是丹凤。
    四周群山环抱。“宋金边城”的平凹手书夺人眼球,也在默默述说着这里的历史底蕴。这是一座古陲小镇,却有着诗意的名字——“棣花”,文学大师贾平凹的故里,历史上南宋与金议和割界之地,“宋金边城”由此而来。平凹故居便在棣花镇上。
    穿过“宋金桥”,漫步宋金街上,两旁的风格迥然不同:从地砖到屋檐,从吃穿到住行,甚至门前的灯笼;汉文化与游牧民族辉映千秋,比照明显。忽一转弯,平凹故居赫然眼前,处于一座高台之上,大有令人“高山仰止”之意。
    故居由两部分构成:文学艺术馆与老宅。文学艺术馆又分为影音馆、文学馆、书法馆,展示着大师的著作与书法墨宝,昭示着大师一路走来的创作与获奖历程。凝视着贾平凹叼烟写作的照片,我内心五味杂陈。写作,在现实中是一种苦差事,苦到极致,苦到无人知晓,苦到自言自语,苦到几近“与世隔绝”。不经历生活锤炼、风雨洗礼,是成不了作家的。文学是相通的。我虽处于文学爱好的末流,与作家巨匠的大师相距甚远,但也能从字里行间窥得他创作的艰辛与酸甜苦辣。我能想象到大师创作时的状态:“忘我”境界,废寝忘食,吸烟凝神,深入思索;不断还原真实,提炼生活;自己与心灵不停的对话,碰撞。文学的价值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它是作家穷其心智,甚至耗尽生命铸成的。
    步入老宅,一座普通的农户人家。正厅、卧室、两厢房,菜地、梨树、石桌椅。“平凹之家”在东厢房,里面陈列着孩提至中学时代贾平凹的物件。与那个时代大多数孩子一样,幼年的他,身着粗布衣,脚穿偏耳鞋,提油灯,玩木枪,拿着弹弓打鸟,拎着竹篓捞鱼……
    老宅门前空地上,有一块横卧的大石头,似有几分怪样,但也只是平常再也普通不过的石头。这便是丑石。我心中不禁感慨:大师就是大师,竟能将一块普通的石头写成一篇美文,成为天下学子必读共赏的经典。真个是见识不同,入木三分啊!
    站在老宅门前,理一理思绪,自己入眼最多的贾平凹:爱穿一件灰色风衣,传统,实在,有着农民的憨厚,又带着文人的木讷,自我深沉,朴实无华。往东下高台,来到了二郎神庙;两座庙,为宋、金各建其一,想来也是分割划界之作。西行,荷花池,清风街,“清风街上醉清风”。这是一条民俗街,又是一处古驿站。“棣花驿”历史上享有盛名,大诗人白居易曾在此下榻。驿站文物中,尤为惹眼的是一份清光绪年间的圣旨。手扶驿站长亭的栏杆,举目远眺,清风徐来,让人方稍息惬意。
    不觉已该返程。夕阳依山,丹江无言。细思今日之所见,眼前不禁又浮现出贾平凹的一张老照片:作家一身古朴风衣,站在清风街上,身后是农村的街道,砖垛,房屋,电杆,一位老汉正蹲在自家门口抽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