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相亲记
    黄陵 张强
 
    一九六九年,我毕业回村。在父母的催促下,我同意相亲。
    一大早,家里就迎来了这个五十多岁、黑红脸堂的媒人。父亲拿了自己珍藏的一瓶老酒和母亲攒了好些天的鸡蛋热情款待,家里主事的长兄也来作陪。简单吃过,媒人就领着大伯、父亲和我起程前往女方家里。
    我还在胡思乱想,大人们已经走进一户土墙柴门的院落,我头也不敢抬,硬着头皮跟了进去。
    跑到院子里迎接我们的,是女孩的父母。他们一边大声招呼我们进窑,一边盯着我仔细打量。本来就紧张,让他们这一阵好瞅,我更紧张了,低着头进了窑。窑中间开了个过洞,进了过洞是后窑,一盘大炕靠在窗前,炕边连着灶台。我们被热情地让进后窑,媒人和大伯盘腿坐上了炕。我半个屁股坐在炕沿上,低着头听宾主们的相互寒暄。
    “喝茶,”一个女孩柔柔翠翠的声音飘来。我一抬头,一个纤柔的身影正背对着我给对面的客人递茶。两条乌黑的羊角小辫划过耳背捶在肩头,阳光下的双耳有着仙桃一样美丽的颜色。水红色白花点外衫,米黄色衬衣的大翻领翻在外边,袖子上罩着鸭蛋青罩袖,合适得体的劳动布裤子显得她即不土气,也不俗气。
    我只奇怪,刚才怎么没看见她。她转身走过来,手里捧着一杯茶:“你喝。”对视的那一刻,玉盘上分明映出了晚霞。我低下头,猛猛地吸了一口茶水。她扭身走到灶台后,轻轻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只顾往灶里填柴。我这才知道,原来她早就在那里烧火,只是我一直没有发现。
    “死女子,锅里水都开了,你就知道往里填柴。”母亲疼爱地抱怨女儿:“还不起来续茶。”
    我赶紧跑过去拿茶壶:“我来我来。”谁知她也起身去拿,只听“嘣”得一声两头撞在一起。大人们笑成一片,“看看看,八字还没见一撇,他俩倒拜上天地了!”
    她拿起茶壶,玉盘已经红透。给大家添完水,她又来给我添。我伸出的水杯有点颤,她的茶壶也抖得厉害。茶水没倒在杯中,袖子却湿了四只。
    眼看晌午,大人们还在拉话,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偷偷看着她和母亲把包好的饺子下到锅里、盛到桌前。那个年代,饺子是很难吃到的,我却吃得没滋没味。
    终于吃完了,媒人把我拉到院子里问我,“小子,怎样?”
    “什么怎样?”
    “装糊涂!这女子怎样?”
    “不知道人家咋想了。”
    媒人笑眯眯地进了屋,嗓门老高地问她:“人家小子看上你了,他说他一百个愿意。”
    好一阵,没有声音。
    媒人哈哈大笑:“好了好了,还想什么。你要是不好意思说,我就替你答应了行么?”
    这时候我听见了大伯的声音:“既然两个娃娃都愿意,那咱就把婚事定了吧?”
    彩礼是默认的规矩。媒人说得像唱一样:
    彩礼三百六,被褥两大床。
    绸子小袄条绒裤,毛领大衣卡机布。
    春秋衣料要时兴,毛哔叽和凡里丁。
    夏季要换的确良,飘飘扬扬要排场。
    尼龙袜子华达呢鞋,三块头巾定要买。
    相亲就算成功了,晚饭过后,我已经是一个准新郎了。
    我常常想,形式也许根本影响不了内容,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程序,也照样可以让我和妻子从陌生人变成知心人,相依相伴走过46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