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读书,不是问题
宝鸡 胡宝林
   读书,滋养生命,成就事业。
    读书,时间不是问题,只要挤,总会有时间。有人感慨:“忙啊,没时间读书。”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如果将我们要忙的事排个队,仔细斟酌比较,会发现有些事完全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有些应酬完全可以推掉,有些电视节目不看损失也不大,完全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读书。如果抽不出大块的时间,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积少成多。吕蒙是东汉末年东吴著名的将领,少年失学,虽打仗勇猛,但学识浅薄,被人称为“吴下阿蒙”。孙权劝他学习,他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也不是让你去当老学究,你的事务难道有我的事务多?只是觉得学习益处很大。”吕蒙于是在军务之余抽时间发奋读书学习,变得知识渊博,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谋略的将军,他后来统领东吴三军,建立大功业。毛泽东对吕蒙就很赞赏。他号召大家,要“使看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毛泽东自己就是学习的典范,他学马列、学哲学、学历史、学文学、学自然科学、学英语,学习一切能接触到的新知识。他工作事务繁忙,就在打仗的间隙学,长征过草地在担架上学,在开会的间隙学,在出行的列车上学。1976年9月8日,临终前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他还读了7分钟书,可谓分秒必争,学了一辈子。他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这话值得我们深思。
    读书,地方不是问题,只要有心,处处能读。有人说,“想学习,就是找不到清净的地方。在家,孩子吵;在单位,来往人多干扰,静不下心。”学习,什么地方好?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记录钱思公“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厕所里也能读书。可见,爱学习的人,不挑地方,总能因地制宜,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公务间隙,可读书读报;回到家,饭后睡前,可以读书习文。至于静不下心,一则外界干扰多,二则内心不强大。少些应酬,减些热闹,投入学习,自然少了浮躁。书籍就是静心的良药,读进去了,心自然就静了。关键不是地方,而是心要有定力和毅力。
    读书,条件不是问题,平心而论,现在有历史上最好的条件。以前,书籍制作成本很高,价格也贵,没有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要读书非常不易。清代诗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回忆,早年家贫,向邻人借书而不能得,梦里都怅然。上世纪中期,年幼的莫言,为看一本《封神演义》帮人家推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一下午书的权利。想学习,却没钱买、借不来、找不到书,这是最令读书人痛苦的事情。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好了,书出版量大,书店也多,图书馆也开放,对好多人来说,不是缺书,而是缺读。就读好书而言,与客观条件相比,更主要的是主观意识,强烈的求知欲、上进心和动力才是读好书的关键。
    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地。热爱读书,读书会成为乐趣,不会成为问题。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