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耕耘在春天里
固定中的温室大棚架。
王秦英用心给葡萄架扎着横担。
培育好的西瓜苗。
农民给记者展示樱桃果实。
农家小女孩捧着培育的瓜苗和春的希望。
农家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虽不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那样优雅大气,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可见春耕对于农业的生产至关重要。今年是暖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处处麦儿青、菜花香,三五成群挥起铁锨,泥土飞扬,凿土打窝,支架搭棚,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无限生机。
农民早春忙播种新希望
蒲城县龙阳镇的西瓜闻名遐迩,每年开春后这个时节,是农民开始育苗搭棚准备移植瓜秧的日子,路过此地,记者看到了忙碌在田地里的中年夫妻。丈夫横着身子移步前行,打窝工具的木柄紧紧地握在手中一上一下,留在垄畦上的窝子和脚步痕迹错落有致,妻子紧随其后插杆固定,搭建的棚子整齐划一,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潜移默化的诠释着家的温馨和早春的希望。
村民祝志强告诉记者,过去传统的露天栽培,西瓜成熟上市可能要在7月份,但现在5月份市面上西瓜就已经很多了。当地农民很早就开始育苗,从育苗到移栽一般在40天左右,这段时间各家户都是在修剪瓜苗准备移栽。
说罢,他带领记者钻进他家的育苗大棚中,一边修剪嫁接好的瓜苗一边解释道:“俗话说得好,瓜不重茬。种西瓜过去我们比较愚笨每年换地承包,因为西瓜种过一年之后第二年这片地就不能再用了,地里有病,有些元素流失也不利于西瓜来年再生长,后来农民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和南瓜嫁接,一来南瓜子不挑地,二来它和西瓜亲和性比较强,这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科学种田吧。”小小的一个温棚中,孕育了15000多颗瓜苗,预计3月10号左右他们就会将这些瓜苗移栽在他家承包的十八亩地上,每年靠种植西瓜家里能收入十七八万元。
技术帮助好引进新品种
在采访期间记者发现,除了当地农民自己辛劳的付出,很多人提及这几年生活富余,农产品产值提高都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他们的大力支持。龙阳镇东王村2组的老农王百忍是这里最早尝到种植樱桃甜头的幸运者。陕西樱桃虽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植物,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生长,樱桃喜温喜光,多生长于山坡阳处或沟边,怕涝怕旱,忌风忌冻,在当地的成活率并不高。加上种植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大,樱桃树苗贵,一棵将近20元,一般四年树苗长大才能开始结果,农民都对其望之却步。
老王说:“如果不是当初(村)支部提倡,我们根本也不会想到弄樱桃,支部给从三原县樱桃基地联系的苗子,鼓励大家种植,当初也只是想试一下,没想到这么受用!”
据了解,今年是老王第一次搭棚,村上给联系了树苗之后还不时从外地请来有樱桃种植经验的专家指导技术上的问题,树与树之间的行距怎样更合理?怎样能够通风透光?在专家的指导下,今年他投资了大棚温室,给自己的樱桃树置办了“一床暖被”,保证合适的关照和温度,让樱桃树更好的生长。
老王介绍说,这段时间是樱桃授粉的时候,会比较忙,他这一亩地上总共种植了80棵樱桃树,有五个樱桃品种相互授粉,保证果实的质量,加上专家介绍的授粉精也是青岛那边专程购进,此外还准备了蜂箱,让最天然的蜜蜂来帮忙授粉。今年这一棚樱桃保守的收入都在7万元左右。从老王满脸的笑容可以看出,这小小一亩地上80棵樱桃树确实是他的宝,他耐心的穿梭在开的烂漫的樱桃花之间授着粉,给我们展示着结出的绿豆般大小的果实,一脸惬意的微笑。
政策扶持强引领致富路
记者还见到了农民口中提到的好书记——上王村支部书记张六三,在交谈中他不断接到电话计划安排当地农民知识业务培训,提出当地农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施肥到病虫防治,再到土壤污染。他告诉记者支部就是为了给农民办实事,今年村上还有三个大的项目即将实施,开春后首先联系投入368万元为村上农业灌溉打井,开渠道,解决灌溉短流问题。其次不断招商引资,建果库、搞农产品深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业链,解决富裕劳动力问题。最大的项目投资3.6个亿在龙阳镇东王村打造国家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日光温室示范区、钢架棚示范区,让当地农产品品种不再局限于西瓜,预计把樱桃、葡萄、冬枣等规模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增收。
今年,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这是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可见三农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在蒲城县龙阳镇,记者看到新农村的面貌,新农民的形象,相信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政策支撑体系。迎着春的脚步,当地的农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王秦英用心给葡萄架扎着横担。
培育好的西瓜苗。
农民给记者展示樱桃果实。
农家小女孩捧着培育的瓜苗和春的希望。
农家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虽不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那样优雅大气,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可见春耕对于农业的生产至关重要。今年是暖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处处麦儿青、菜花香,三五成群挥起铁锨,泥土飞扬,凿土打窝,支架搭棚,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无限生机。
农民早春忙播种新希望
蒲城县龙阳镇的西瓜闻名遐迩,每年开春后这个时节,是农民开始育苗搭棚准备移植瓜秧的日子,路过此地,记者看到了忙碌在田地里的中年夫妻。丈夫横着身子移步前行,打窝工具的木柄紧紧地握在手中一上一下,留在垄畦上的窝子和脚步痕迹错落有致,妻子紧随其后插杆固定,搭建的棚子整齐划一,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潜移默化的诠释着家的温馨和早春的希望。
村民祝志强告诉记者,过去传统的露天栽培,西瓜成熟上市可能要在7月份,但现在5月份市面上西瓜就已经很多了。当地农民很早就开始育苗,从育苗到移栽一般在40天左右,这段时间各家户都是在修剪瓜苗准备移栽。
说罢,他带领记者钻进他家的育苗大棚中,一边修剪嫁接好的瓜苗一边解释道:“俗话说得好,瓜不重茬。种西瓜过去我们比较愚笨每年换地承包,因为西瓜种过一年之后第二年这片地就不能再用了,地里有病,有些元素流失也不利于西瓜来年再生长,后来农民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和南瓜嫁接,一来南瓜子不挑地,二来它和西瓜亲和性比较强,这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科学种田吧。”小小的一个温棚中,孕育了15000多颗瓜苗,预计3月10号左右他们就会将这些瓜苗移栽在他家承包的十八亩地上,每年靠种植西瓜家里能收入十七八万元。
技术帮助好引进新品种
在采访期间记者发现,除了当地农民自己辛劳的付出,很多人提及这几年生活富余,农产品产值提高都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他们的大力支持。龙阳镇东王村2组的老农王百忍是这里最早尝到种植樱桃甜头的幸运者。陕西樱桃虽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植物,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生长,樱桃喜温喜光,多生长于山坡阳处或沟边,怕涝怕旱,忌风忌冻,在当地的成活率并不高。加上种植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大,樱桃树苗贵,一棵将近20元,一般四年树苗长大才能开始结果,农民都对其望之却步。
老王说:“如果不是当初(村)支部提倡,我们根本也不会想到弄樱桃,支部给从三原县樱桃基地联系的苗子,鼓励大家种植,当初也只是想试一下,没想到这么受用!”
据了解,今年是老王第一次搭棚,村上给联系了树苗之后还不时从外地请来有樱桃种植经验的专家指导技术上的问题,树与树之间的行距怎样更合理?怎样能够通风透光?在专家的指导下,今年他投资了大棚温室,给自己的樱桃树置办了“一床暖被”,保证合适的关照和温度,让樱桃树更好的生长。
老王介绍说,这段时间是樱桃授粉的时候,会比较忙,他这一亩地上总共种植了80棵樱桃树,有五个樱桃品种相互授粉,保证果实的质量,加上专家介绍的授粉精也是青岛那边专程购进,此外还准备了蜂箱,让最天然的蜜蜂来帮忙授粉。今年这一棚樱桃保守的收入都在7万元左右。从老王满脸的笑容可以看出,这小小一亩地上80棵樱桃树确实是他的宝,他耐心的穿梭在开的烂漫的樱桃花之间授着粉,给我们展示着结出的绿豆般大小的果实,一脸惬意的微笑。
政策扶持强引领致富路
记者还见到了农民口中提到的好书记——上王村支部书记张六三,在交谈中他不断接到电话计划安排当地农民知识业务培训,提出当地农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施肥到病虫防治,再到土壤污染。他告诉记者支部就是为了给农民办实事,今年村上还有三个大的项目即将实施,开春后首先联系投入368万元为村上农业灌溉打井,开渠道,解决灌溉短流问题。其次不断招商引资,建果库、搞农产品深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产业链,解决富裕劳动力问题。最大的项目投资3.6个亿在龙阳镇东王村打造国家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日光温室示范区、钢架棚示范区,让当地农产品品种不再局限于西瓜,预计把樱桃、葡萄、冬枣等规模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增收。
今年,2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这是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可见三农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在蒲城县龙阳镇,记者看到新农村的面貌,新农民的形象,相信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政策支撑体系。迎着春的脚步,当地的农业发展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