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额手称庆王梁村
王梁村宽畅马路一角。
王梁村支部书记贺平畅谈来年打算。
王梁村村民共商发展大计。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对横山县双城办事处王梁村的村民来说,“一方水土却养着不同一方人”。
横山县王梁村距县城65公里,住有196户,960人。2005年以前,这里穷山恶水、条件艰苦,属白于山区典型的贫困村。而今,王梁移民新村却村容整洁、物阜民丰,成为榆林市白于山区扶贫移民中心村项目建设典型的受益村与样板村。
新居所新气象
羊年春节,记者路过王梁移民新村,一股油馍馍香味扑鼻而来。寻着年味,感受“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来到村民曹小明家。
和村里其他移民户一样,曹小明家两套一大一小的房屋布局正好适合三代同居,庭院角落的小房存放日常杂物,院子一块菜园种植日常杂拌小菜,房顶上装着“村村通”电视接收器和太阳能热水器,房屋正面硕大的玻璃窗和光亮的瓷砖墙格外惹眼。
入室参观,客厅、厨房、餐厅、卧室与卫生间布局合理,自来水、农改电、取暖设备一应俱全。曹小明自豪地说:“我们这儿的新居咋样,不比城里差吧。我这130平方米的住宅,只掏了3.8万元,除了装修费用,其他费用都是政府和村上补贴的。”
厨房里,曹小明的母亲与妹妹正忙着炸油馍馍,见来了客人,连忙让尝尝她们的手艺。
客厅里,来串门的几位村民正拉着闲话。村民柳贵儒感慨道:“我们老两口在村里的羊肉加工厂工作,一年下来还能攒个三两万块钱,真正过上了吃穿不愁的生活。”
在场的老支书柴养兵介绍,村上陆续解决了出行、吃水、用电、居住、致富等一系列难题。村里累计新修生活生产道路53公里,打深水机井5眼,建移民房111套,创办羊肉加工厂、生猪养殖场、羊产业合作社各一处,王梁全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好政策暖心窝
赶上了好政策,王梁村从2011年初至2013年7月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整个移民新村以其整洁的规划、前卫的设计、舒适的环境让全村移民户交口称赞。
“原来我家3孔土窑洞挤着12口人,道路崎岖,吃水困难,窑洞年久开裂,下雨漏水,住着特别害怕。现在搬到了新家,一下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用着农改电、吃着自来水,劳动回来脏了累了还能冲个热水澡,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村民冯怀有的这句话道出了王梁村所有移民户的心声。
为了让村民移的开心,住得安心。王梁村委会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先后在移民新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套了小卖部和卫生室、建成了健身广场以及能容纳300多人同时就餐的红白理事厅。村上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站,时常邀请专家给村民授课;村上学校也有声有色,学生从2005年的不足30人上升到现在的200多人。
在横山,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要吃羊肉走陕北,陕北羊肉数横山,横山羊肉双城香……”双城羊肉一直以腥淡、膻少、味浓而誉满陕北。王梁村正是抓住这一机遇抢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双城乡”地椒羊肉商标,并吸收150户养羊大户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羊子饲养的“大军”。同时,建成了年产500吨的羊肉加工厂,给村民吃了“定心丸”。
目前,王梁全村羊子存栏数量为5600多只,年加工羊肉80吨,实现利润200万元,羊产业合作社户均增收1.5万元。王梁村正是依托当地久负盛名的羊产业,从发“羊”财入手,带动移民户共同致富,以此来彻底解决村民“移出来,待不住”的后顾之忧。
好羊肉进省城
2014年3月,由王梁村羊肉加工厂牵头、70%村民入股的“双城乡陕北铁锅炖羊肉”在西安市开始营业。为了保证炖出来的羊肉原汁原味,村里选派了厨师和管理人员共7人的团队,村上每周用冷藏车往羊肉馆送100只宰杀好的羊。开业以来,羊肉馆平均日加工售出羊肉300多斤,实现年利润200万元。
“做大做强‘羊’产业永远是我们奋斗的方向。过完年,我们将再次‘羊’帆远航,把‘铁锅炖羊肉’以连锁的方式开到延安、山西、北京等地去。”
66岁的老支书柴养兵介绍,在发“羊”财的同时,村上还会继续拓宽产业链,增加致富渠道。今年下来,全村母猪达到860头,年出栏生猪5万头,将“方兴养猪场”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和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培育了三年的沙地红枣科教示范基地也会赢利。进一步加大撂荒土地流转力度,让首批890亩山地苹果顺利完成种植。争取在年底让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5万元。
目前,王梁移民新村的入住率达到77%。过完年,再建设一些羊舍猪圈,其他还养着牲畜的村民都能搬到新居。。
王梁村支部书记贺平畅谈来年打算。
王梁村村民共商发展大计。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对横山县双城办事处王梁村的村民来说,“一方水土却养着不同一方人”。
横山县王梁村距县城65公里,住有196户,960人。2005年以前,这里穷山恶水、条件艰苦,属白于山区典型的贫困村。而今,王梁移民新村却村容整洁、物阜民丰,成为榆林市白于山区扶贫移民中心村项目建设典型的受益村与样板村。
新居所新气象
羊年春节,记者路过王梁移民新村,一股油馍馍香味扑鼻而来。寻着年味,感受“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来到村民曹小明家。
和村里其他移民户一样,曹小明家两套一大一小的房屋布局正好适合三代同居,庭院角落的小房存放日常杂物,院子一块菜园种植日常杂拌小菜,房顶上装着“村村通”电视接收器和太阳能热水器,房屋正面硕大的玻璃窗和光亮的瓷砖墙格外惹眼。
入室参观,客厅、厨房、餐厅、卧室与卫生间布局合理,自来水、农改电、取暖设备一应俱全。曹小明自豪地说:“我们这儿的新居咋样,不比城里差吧。我这130平方米的住宅,只掏了3.8万元,除了装修费用,其他费用都是政府和村上补贴的。”
厨房里,曹小明的母亲与妹妹正忙着炸油馍馍,见来了客人,连忙让尝尝她们的手艺。
客厅里,来串门的几位村民正拉着闲话。村民柳贵儒感慨道:“我们老两口在村里的羊肉加工厂工作,一年下来还能攒个三两万块钱,真正过上了吃穿不愁的生活。”
在场的老支书柴养兵介绍,村上陆续解决了出行、吃水、用电、居住、致富等一系列难题。村里累计新修生活生产道路53公里,打深水机井5眼,建移民房111套,创办羊肉加工厂、生猪养殖场、羊产业合作社各一处,王梁全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好政策暖心窝
赶上了好政策,王梁村从2011年初至2013年7月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整个移民新村以其整洁的规划、前卫的设计、舒适的环境让全村移民户交口称赞。
“原来我家3孔土窑洞挤着12口人,道路崎岖,吃水困难,窑洞年久开裂,下雨漏水,住着特别害怕。现在搬到了新家,一下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用着农改电、吃着自来水,劳动回来脏了累了还能冲个热水澡,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村民冯怀有的这句话道出了王梁村所有移民户的心声。
为了让村民移的开心,住得安心。王梁村委会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先后在移民新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套了小卖部和卫生室、建成了健身广场以及能容纳300多人同时就餐的红白理事厅。村上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站,时常邀请专家给村民授课;村上学校也有声有色,学生从2005年的不足30人上升到现在的200多人。
在横山,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要吃羊肉走陕北,陕北羊肉数横山,横山羊肉双城香……”双城羊肉一直以腥淡、膻少、味浓而誉满陕北。王梁村正是抓住这一机遇抢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双城乡”地椒羊肉商标,并吸收150户养羊大户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羊子饲养的“大军”。同时,建成了年产500吨的羊肉加工厂,给村民吃了“定心丸”。
目前,王梁全村羊子存栏数量为5600多只,年加工羊肉80吨,实现利润200万元,羊产业合作社户均增收1.5万元。王梁村正是依托当地久负盛名的羊产业,从发“羊”财入手,带动移民户共同致富,以此来彻底解决村民“移出来,待不住”的后顾之忧。
好羊肉进省城
2014年3月,由王梁村羊肉加工厂牵头、70%村民入股的“双城乡陕北铁锅炖羊肉”在西安市开始营业。为了保证炖出来的羊肉原汁原味,村里选派了厨师和管理人员共7人的团队,村上每周用冷藏车往羊肉馆送100只宰杀好的羊。开业以来,羊肉馆平均日加工售出羊肉300多斤,实现年利润200万元。
“做大做强‘羊’产业永远是我们奋斗的方向。过完年,我们将再次‘羊’帆远航,把‘铁锅炖羊肉’以连锁的方式开到延安、山西、北京等地去。”
66岁的老支书柴养兵介绍,在发“羊”财的同时,村上还会继续拓宽产业链,增加致富渠道。今年下来,全村母猪达到860头,年出栏生猪5万头,将“方兴养猪场”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和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培育了三年的沙地红枣科教示范基地也会赢利。进一步加大撂荒土地流转力度,让首批890亩山地苹果顺利完成种植。争取在年底让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5万元。
目前,王梁移民新村的入住率达到77%。过完年,再建设一些羊舍猪圈,其他还养着牲畜的村民都能搬到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