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把困难群众当亲人
——访武功县代家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唐海岗
    唐海岗(右)经常来到困难群众韩坡村韩景岳老人家里,关注他生活情况。

    通讯员 徐文静 本报记者 孙兴利
    武功县代家三农发展服务中心是一个农业乡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党委副书记、主任唐海岗一直把困难群众牵挂在心里,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生活过得好一点。10月20日,记者采访了武功县最年轻的乡镇党委副书记唐海岗。
    唐副书记说:“县上开展‘4411’帮扶活动以来,作为全中心的主要负责人,要引导大家进一步增强思想认识,提高帮扶工作的主动性,用真心、真情与帮扶户交朋友、结亲戚,千方百计使帮扶户实现脱贫的目标。积极实施‘输血+造血’并重的综合式帮扶,帮促贫困户寻求致富门路、培育增收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把困难群众当亲人,帮助他们从源头上脱贫。创新特色,竭力实现代家‘4411’工程全覆盖、出成效。”
    唐副书记介绍到,中心认真调查摸清每户致贫原因,确定的5户帮扶对象,落实了领导“包抓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机制,明确了以增加收入、改善贫困户生活状况为目标,“一人一户、一户一帮、一包三年不变”的综合帮扶措施。同时定期过问,经常性深入一线指导,使帮扶层次更高,帮扶计划更实。实现真正脱贫致富,架起干部与困难群众的连心桥。
    针对贫困户咋样脱贫,唐副书记说:“帮扶户分别制定了产业帮扶、经济帮扶、精神帮扶三个帮扶计划,使他们经济上有依靠、精神上有寄托、产业上有发展,并全部都进行了4次以上走访慰问,每户送去了1000多元资金、慰问品和所缺物资,使7户摆脱困境,5户走上产业脱贫道路。”
    牛寨村的牛创军是唐海岗的“4411”帮扶户,家中有4口人,现年50岁的他长期患肝病,无劳动能力,一双儿女都在上大学,家庭收入只能靠和妻子作务4亩责任田为来源,再加上常年吃药看病和供子女上大学,家庭债台高筑,生活十分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唐海岗首先从增加其经济收入上着手,为牛创军的妻子在中心城区一家饭店联系了一份工作,并为他们全家解决了低保问题,用固定的收入稳定他们的生活。唐海岗还经常走访看望,为其寻医送药,自己拿出500元帮助其进行正规治疗。在“三夏”、“三秋”中,都为其购买种子、化肥,雇佣收割机,并送上300元现金,以解其燃眉之急。同时,经常和牛创军进行谈心,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坚定生活信心。在对其两年多的不懈帮扶下,牛创军一家已明显走出了困境,燃起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