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马明元:与卓越同行
本报记者 李莹 文/图
    马明元在介绍如何选择优质香菇。
    马明元希望与农户一起发展食用菌种植业致富。

     今年5月,陕西首批高职职业农民名单公布,汉中市勉县马明元的名字赫然其列。9月末,在勉县同沟寺镇中田坝村的香菇棚内,记者见到了马明元。马明元说:“农村发展缺的是技术,到外面打工,赚回来钱,没有技术,一样贫困。”为什么马明元会这样讲?这一切都源于马明元的创业经历。
    马明元说:“我曾经像很多农村孩子一样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1993年在得知种黑木耳、香菇、天麻能挣钱后,就辗转到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打工。”
    马明元在研究所时,将打工当做学习的好机会,平时别人休息,他就进车间,抱书本,平时技术员讲的知识点,马明元也都记下来,硬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技术员。之后,他被一家食用菌种厂聘为技术员,继而取得了食用菌检验员、技师的职称。2008年回到家乡,他被选为陕西食用菌协会理事。
    利用过硬的技术,马明元将全县200多户食用菌种植大户吸纳为会员,不仅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培训活动,还通过培训、咨询、展览、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食用菌的发展前景和栽培技术,把食用菌种植壮大成当地的主导产业。
    今年,马明元在中田坝村流转土地60多亩,与周边近10户农户大规模发展食用菌种植,50余万袋或埋或栽的反季节香菇,年产值可达450余万元。
    除此之外,马明元还依托陕南资源丰富、气候优越的有利套件,加之自己的食用菌技术,创办了食用菌研究所。在研究所里,马明元像母鸡护小鸡似的,挡在无菌接种室、菌种培养室、无菌实验室等房间的门口,对记者们说:“这里不能进来,要保持恒温。如果要进来,也只能进来几个人。”
    记者们有些哭笑不得的对马明元说:“我们不进去,你进去就好了,我们只拍照片。”
    马明元介绍,为了确保研究所后期服务及时跟上,他曾经在每袋菌种内都附上了信誉卡和联系方式,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上农户家指导食用菌种植。现在的研究所,不仅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科普惠农兴村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天麻生产先进单位,还发展成了总投资达800万元的陕西森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菌种的生产能力,远销5省20多个县。
    据了解,马明元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近四年来免费发放8吨多菌种,来扶持困难栽培户,在850多名农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与万余名农户一起发展食用菌种植业致富,带动的农户总年产值突破4亿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