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阳光路上




本报记者 王缠卫 文/图
靖边县小河乡红石湾村农民沈秀丽投资4200多万元建成靖边县爱心老年公寓,这一善举在当地引起轰动。目前,爱心公寓已入住老人126位,吸纳妇女就业50多人。这是沈秀丽为空巢、独居老人建的一所幸福温暖的家。
9月25日,沈秀丽领着我们走进占地9618平方米的老年爱心公寓。宽阔的院子里鲜花盛开、亭台楼阁,令人赏心悦目,十几位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现代化电脑室、大型培训室,干净的活动室里健身器械、按摩躺椅等设施俱全。休闲室、阅览室里,老人们打麻将,画画、看报纸。每张餐桌都有呼叫铃,墙上清楚地标注着每位老人饮食习惯。公寓的后院是员工们栽种的蔬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长势喜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沈院长的得意之处。“老人们有的血糖高,有的不吃粉条,有的不吃肉,我们就自己种菜,保证老人们都能吃到新鲜蔬菜。”沈秀丽说。公寓二楼,无论护理室、还是单间、套间,房间门口都贴有“入院老人去向告知牌”,上面清楚标明入住老人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以便随时提供服务。82岁的薛大爷说:“我是去年来的,你看这床头就有呼叫器,有什么事情只要一按,就有工作人员来服务。”
1995年沈秀丽结婚了,婆婆常年有病,破烂的窑洞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当年10月,沈秀丽拿出陪嫁的3000元,又借了亲戚2万元,给丈夫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跑运输,她自己在集市上收活做衣服,一条裤子加工费一元,就这样一元一元的积攒,开始了她的创业路。1996年,跑运输的丈夫出了交通肇事,赔了十多万元,旧账没还完又举了新债,一家人面临沉重的打击。但是,沈秀丽没被击倒,她利用自己的缝纫技术,在乡上租了间门面房创办缝纫学习班,先后吸纳本乡镇和周边乡镇的100多个姐妹学习缝纫技术。现在,经她培训出来的姐妹有当服装厂老板的、服装专卖店经理的、创办缝纫部等,都成为致富能手,过上了幸福生活。
经历了几年的艰辛创业,沈秀丽敏锐地瞄准了水库养鱼项目,她承包深沟里荒了近20年的水库,进行大坝养鱼。为了改善坝体垮塌、库水太浅现状,在没有钱雇用机械的情况下,一家人靠一辆推土的小拉车,手脚皮破了无数次,起早贪黑拉土垫土,用了半年时间修通了通往水库的道路和增高了坝体。700亩水面的大坝符合了蓄水条件,她又筹措资金8万元投放鱼苗15万尾。鱼是养上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鱼饲料太贵,养育成本太高,只能是学经验想办法降低成本。她开始在坝梁上养猪,利用猪粪喂鱼,实现多元化发展,形成循环利用链,提高效益。
经过两年的辛勤努力,沈秀丽做到了年出栏猪600头、出库鱼30多万斤的规模。尝到创业甜头的沈秀丽,谋划着更大的发展,瞄准了巨浪村黄畔水库,采光好,库水深,水域面积大,更有利于规模化养鱼。就这样,她首次在陕北地区引进独特的水库淡水网箱养鱼和坝鱼特色农家乐。沈秀丽创办的靖边县海滨商贸有限公司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经营水面1455亩,建设鱼种箱20个,成鱼网箱150个,带动周边群众适度养殖150多户,带动靖边县12个库坝养鱼产业。沈秀丽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养鱼年产量30万公斤,年产值510万元,年创利润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