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抓农时忙春耕 乡村产业兴
    申岳志给小麦春灌。

    农资供应充足。

    大棚精品蔬菜郁郁葱葱。

  本报记者 孙金龙 文/图
  开春以来,西咸新区立足抢前抓早,科学谋划备春耕,多措并举、开足马力、统筹规划,形成了“备资金、备技术、备农资”和“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的新局面,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开好头、起好步。
  2月24日,记者在西咸新区大王街道康东村看到,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生机勃勃,申岳志来到地头,从口袋里掏出遥控器,轻轻一按,只见一根白色管道一端,瞬间喷出清澈的水,洒落在麦田里,在阳光照耀下绿意盎然。
  “自从装上了喷灌装置,在浇灌小麦、玉米时可省心啦!”申岳志自豪地说,他在原有的喷灌基础上做了轻微的改动,管道可随意挪动,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省费用。
  申岳志是大王街道宋村人,种植小麦经验丰富,被村民称为种粮“大王”。在村民的推荐下,申岳志在康东村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随后,申岳志对流转地进行了整理和深翻,并安装了喷灌设施,他结合科学施肥和灌溉,一个人就轻松地管理了100多亩地。“去年是种植的第一年,收成不太理想。今年,我又重新进行了科学管护,在喷灌和施肥中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管理,让小麦根系能够充分地吸收营养,这样既保墒又增产,希望今年增产丰收。”申岳志信心满满地说。
  在窑店街道三义村五组,村民王水利正端着盆娴熟地抛撒着肥料。“我家有5亩地,今年每亩地约施肥料10公斤,期待今年有个好收成。”王水利说。
  “为保证春耕生产需要,我们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通过查看店铺经营资格、农资包装标识、进出货台账等方式检查是否有假冒伪劣农资,确保农资质量可靠。”西咸新区基层工作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区82家农资门店储备农药25吨、各类化肥900吨,各类蔬菜种子2.6吨,做到质量稳定,价格平稳,满足全区春耕生产需要。
  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镇石家渠村的蔬菜产业园区,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收尾工作。
  “我们的设施大棚采用高脊无柱式结构,在新型土模块装配及新型复合保温材料等领先技术的加持下,达到了多元化、全天候不间断生产,使生产效益和生产效率最大化。”泾河新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品蔬菜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有日光温室、覆被拱棚、薄膜连栋温室、普通冷棚等21栋。已生产圣女果、水果番茄、水果黄瓜等各色品种40余种。
  “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地域性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通过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效益与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与企业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西咸新区基层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咸新区先后投入454.5万元用于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老旧设施蔬菜改造提升,目前,已建成70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0亩蔬菜设施大棚改造提升,100亩设施蔬菜基地正在建设,当前蔬菜面积达3万亩,预计一季度蔬菜产量达8.93万吨,全力保障春季需求。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