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秸秆沃土 粮田“进补”
  本报记者 黄敏 通讯员 王华 屈军锋
  11月27日一大早,在黄龙县三岔镇长石头村云里府组的农田里,村民们正在使用收割机进行秸秆回收。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大约3厘米长的碎料缓慢倾泻,一捆捆粉碎的秸秆就成形了。
  在附近的农田里,村民们同样忙得热火朝天,秸秆粉碎还田机正在作业,将田间的秸秆打碎,已经散落在田间的碎秸秆和残余秸秆根在旋耕机工作下,完成了二次粉碎,被翻入田地中。
  “这种方法被称为秸秆腐熟还田,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投入成本,还避免了焚烧秸秆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环保又增收。”长石头村党支部书记高振远忙得不可开交,“过去秋收以后,秸秆往往是一把火烧了,严重污染环境。现在秸秆打成捆,不光能卖钱,还能当肥料用,一举多得。”
  对玉米秸秆的处理,一直是三岔镇政府极为重视的民生工作之一。今年10月份以来,三岔镇对全镇7个村3万余亩玉米地进行秸秆回收,其中1万余亩利用收割机秸秆粉碎后进行还田处理,增加土壤肥力,其余秸秆进行打捆回收,用于加工饲料。
  “村民个人处理秸秆很麻烦,焚烧秸秆容易污染环境,还存在火灾隐患。这几年,我们村对这方面非常重视。今年在镇政府的安排下,全村4000余亩玉米地秸秆都进行了粉碎回收处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火灾隐患。”长石头村监委会主任余京里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我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积极探索开展机械化作业,运用秸秆还田化、秸秆饲料化等措施,将秸秆变废为宝,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也让农业产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