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从捕鱼人到养蚕人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乔震宇 谯秋旭
“我想看到小时候江面上鱼儿欢快跳跃的那种场面。”从捕鱼人到养蚕人职业的转换,饱含着西乡县子午镇段家营村陈树雄对家乡的热爱。
10月27日,记者来到子午镇段家营村,暖暖的阳光洒在一大片桑树园里。不远处,宽阔的汉江水缓缓流淌,显得静谧。
“这一片原来是河滩地,整天风沙漫天,自从栽上桑树以后,汉江边的环境变美了,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驻村第一书记杨阳说,村上发展500多亩桑园养蚕,既解决了群众就近务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今年66岁的陈树雄在汉江边长大,从小就陪着父亲在家门前的汉江上捕鱼。后来,陈树雄拥有了自己的渔船,40多年靠捕鱼养家糊口。除了种庄稼,剩余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渔船上度过。“捕鱼尽管收益可观,但经常会遭遇风浪。随着年龄的增长,捕鱼并不是好的营生。”陈树雄说。
子午镇有8个村沿江而居,大部分村民都靠捕鱼为业。2019年冬季,随着政府“禁捕”一声令下,汉江子午段渔船全部上岸,陈树雄等渔民获得5000元至2.2万元不等补偿后,289条渔船被拆解处置。
“渔船上了岸,不能给渔民断了生活来源。”子午镇镇长胡显兵说,10年的禁渔期,政府免费给村民提供技能培训,他们可以选择更多出路,外出务工或在家门口就业,也可以成为渔业资源的保护者,从多个方面来实现稳定收入。
陈树雄参加了养蚕技术培训,现在给村集体养蚕。“我平时采桑叶、剪桑树枝条、养蚕和平时打零工,家里还种了6亩吊瓜,每年稳定收入5万多元。”陈树雄笑着说。
“我爷爷以前是船工,爸爸从15岁开始捕鱼,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喝汉江水长大的。”子午镇七星坝村冯骞说,他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发展电商,2021年成了护渔员。“禁止捕鱼,其实是在保护汉江,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桑蚕是该镇的主导产业,子午镇在响潭村建起了桑茶加工厂,延长产业链。响潭村党支部书记朱斌说:“养蚕的桑叶每斤0.35元,用于制茶的桑叶每斤1元,生产桑面条、桑果干等产品,来提高农户和村集体收入。”
目前,子午镇建成桑园7100亩,养蚕大棚35座,桑茶加工厂1座,年产值达246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的核心在于增收。今年,镇上培育了两家电商企业,将特色农产品卖到更广阔的市场,让农户和村集体增收致富。”子午镇党委书记刘章超说。
“我想看到小时候江面上鱼儿欢快跳跃的那种场面。”从捕鱼人到养蚕人职业的转换,饱含着西乡县子午镇段家营村陈树雄对家乡的热爱。
10月27日,记者来到子午镇段家营村,暖暖的阳光洒在一大片桑树园里。不远处,宽阔的汉江水缓缓流淌,显得静谧。
“这一片原来是河滩地,整天风沙漫天,自从栽上桑树以后,汉江边的环境变美了,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驻村第一书记杨阳说,村上发展500多亩桑园养蚕,既解决了群众就近务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今年66岁的陈树雄在汉江边长大,从小就陪着父亲在家门前的汉江上捕鱼。后来,陈树雄拥有了自己的渔船,40多年靠捕鱼养家糊口。除了种庄稼,剩余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渔船上度过。“捕鱼尽管收益可观,但经常会遭遇风浪。随着年龄的增长,捕鱼并不是好的营生。”陈树雄说。
子午镇有8个村沿江而居,大部分村民都靠捕鱼为业。2019年冬季,随着政府“禁捕”一声令下,汉江子午段渔船全部上岸,陈树雄等渔民获得5000元至2.2万元不等补偿后,289条渔船被拆解处置。
“渔船上了岸,不能给渔民断了生活来源。”子午镇镇长胡显兵说,10年的禁渔期,政府免费给村民提供技能培训,他们可以选择更多出路,外出务工或在家门口就业,也可以成为渔业资源的保护者,从多个方面来实现稳定收入。
陈树雄参加了养蚕技术培训,现在给村集体养蚕。“我平时采桑叶、剪桑树枝条、养蚕和平时打零工,家里还种了6亩吊瓜,每年稳定收入5万多元。”陈树雄笑着说。
“我爷爷以前是船工,爸爸从15岁开始捕鱼,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喝汉江水长大的。”子午镇七星坝村冯骞说,他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发展电商,2021年成了护渔员。“禁止捕鱼,其实是在保护汉江,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桑蚕是该镇的主导产业,子午镇在响潭村建起了桑茶加工厂,延长产业链。响潭村党支部书记朱斌说:“养蚕的桑叶每斤0.35元,用于制茶的桑叶每斤1元,生产桑面条、桑果干等产品,来提高农户和村集体收入。”
目前,子午镇建成桑园7100亩,养蚕大棚35座,桑茶加工厂1座,年产值达246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的核心在于增收。今年,镇上培育了两家电商企业,将特色农产品卖到更广阔的市场,让农户和村集体增收致富。”子午镇党委书记刘章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