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非凡十年说变化
乡村“铁牛”跑得欢

  赵林祥

  每年秋分过后,关中平原就开始大面积秋播,农人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忙碌时节。
  像在外打工的农民一样,我如候鸟般踩着季节的节点回到家乡,计划用3天时间种完6亩小麦。结果大出所料,村里农机户新购置的大马力70型拖拉机,不仅配套了播种机,还安装了自动撒料机,仅用半天时间就把农活干完了。看着田地里叔伯大婶们轻松的笑脸,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老家农村远离城镇,上千口人的村落分布在小韦河北岸,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大多在河滩和北塬。过去好多年,偏远农村机械化程度低,农人春种秋收靠的是牛拉犁播种,人力架子车拉运粮食,出门上坡下坡,抬腿动脚一身汗,受尽了劳累。后来,虽说村里有了手扶拖拉机,但由于农机少、马力小,简易的旋耕机还需要人工播种、撒肥料。种麦时农人满地里来回跑,累得腰酸腿疼汗流浃背,秋收秋播没个十天半月忙不过来。
  后来,国家逐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新型农业机械不断更新,贴心的惠农政策激发了村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头脑灵活的文学叔率先买了一台蓝色江西18型四轮拖拉机,春天为农户旋耕播种,夏天拉运麦捆、碾场、犁地,秋天转运玉米棒子、禾秆,冬天拉土、送粪,一年四季车轮滚滚忙不停。在惠及乡邻的同时,文学叔增收致富盖起了二层楼房。两三年间,村里先后添置了3台农机,过去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秋播,现如今,三五天就结束了。
  十年间,家乡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农用拖拉机两三年一次升级换代,耕作播种由以前单一的拖拉机旋耕,拓展到小麦、玉米不同类型的专用播种机。文学叔先是淘汰了18型拖拉机,买回一台崭新的35型拖拉机,刚用了两年就换成价值10多万元的东风90型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三铧犁和两米宽的播种机用来犁地、播种,每天耕作上百亩地,大大加快了秋播进度。其他农机户也各显其能,有的添置收割机、烘干机,有的购买除草机、运输车。播施农药的无人机也开始在乡村盛行。青年人更是后来者居上,开上了大型拖拉机,大田耕作一天可达300多亩。如今,春种秋收时节,再也不用拉着架子车爬坡下河,人站在田间地头,收割机就将玉米棒子装进卡车运回了家。
  过去十年,是中国农业发展辉煌的十年。庄稼从播种、施肥、除草、打药到收获,全程普及了机械化,让农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打工挣钱,从事多种经营。农业科技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美哉,新时代的新农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