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走三秦大地 看山乡巨变
幸福大道通四方
    郭家山村内,一条平坦的通村公路蜿蜒伸展。

    郭海华家的柑橘喜获丰收。

    郭家山村珍珠蜜桔合作社的厂区内,工人正忙着搬箱、称重。

    郭家山村村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重点乡镇基本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均实现通客车、通邮政,农村地区基本实现“行有所乘、物畅其流”。
  全省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近10万公里。
  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7万公里。
  全省等级公路比例达93.4%。
  本报记者 方腾 文/图
  秋风把山坡渲染了一遍又一遍,汉中市城固县桔园镇郭家山村的第一茬柑橘开始采摘了。
  漫山遍野的橘园里,随处可见果农忙碌的身影,采摘的柑橘刚装好箱就被一辆辆货车拉走,沿着平坦的道路送往四面八方。
  苦涩
  9月28日清晨,天刚麻麻亮,68岁的郭海华便上山了。“小兰,起这么早呢?”路上遇到正忙着采摘的乡邻,他热情地打着招呼。
  来到自家橘园,郭海华放下背篓,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伸手拉低树枝,轻轻握住柑橘,麻利地剪下。不一会儿,身边的背篓就装得满满当当了。
  郭家山村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以前,每年柑橘成熟时,村民既欢喜又发愁:终于盼来丰收,却因路不好,柑橘卖不出去。
  对于郭海华来说,那是一段苦涩的回忆:2004年秋天,成熟的柑橘挂满枝头,郭家山村终于迎来几位外地客商。一天傍晚,装着满满一车柑橘的大货车还没驶出村口就陷入了泥潭中。当时,全村青壮年都赶去推车。大家先把柑橘卸下来,合力将车推出泥潭后又重新进行装车。一番折腾后,客商说,村里的柑橘虽好,但路太坏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郭家山村的人个个都是种柑橘的行家,但如何把柑橘卖出去却让他们一筹莫展。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村里很多人都放弃种柑橘,出门找了别的营生。看着乡亲都外出了,郭海华也动了外出的心思,可又转念一想,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只要人勤快,啥困难都不怕。就这样,他留在了村里。
  郭海华从1983年开始种柑橘,从最初的0.6亩到今天的7亩,一路走来,苦没少吃,罪也没少受。
  “客商进不来,就得想法子把柑橘拉出去卖。”那时候,郭海华下午把柑橘摘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用自行车拉着两筐橘子赶到老庄镇,换乘班车到汉中集市赶场。“在汉中卖的价钱稍微高一点,一斤7毛钱,我每天拉100多斤,赶下午就能卖完。”郭海华觉得,只要能让柑橘多卖点钱,走再远的路都值。
  2008年,几条水泥路修进了村,“下雨如胶,天晴如刀”的苦日子一去不返。路好了,客商进来了,再也不用为销售柑橘发愁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发展柑橘产业。目前,郭家山村种植柑橘3100余亩。柑橘产业已成为全村人的“甜蜜”事业。
  守护
  每天早上,郭志强总会沿着村道从郭家山村东头走到西头,看到垃圾就弯腰捡起。站在村边的山梁上,能看到郭家山村的全貌。满山青翠,一条平坦宽阔的通村路沿着山涧蜿蜒向前,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
  看着眼前的一切,年过六旬的郭志强眼里满是深情。
  从泥泞不堪的黄泥路到今天的柏油路,郭志强亲历了这条路的变化,眼看着郭家山村的人因为这条路过上了好日子。
  “以前,村里的这几条路都是土路,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行,大家出行很困难。”回想起以前,郭志强感慨万千。
  为了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村民也出了不少力。“路不好,孩子上学不方便,柑橘也卖不出去,我们做梦都想修一条好路。2006年之前,村上隔三差五组织我们捡石子垫路基。那会儿,大家推着架子车、拉着土筐子上山采石,干劲儿大得很。”郭志强笑着说。
  2007年,郭家山村人终于盼来了修路的好消息。那段时间,村里人见面的话题总是绕不开修路,郭志强也为此兴奋了很久。修路工作全面铺开后,碰到需要征地、砍树等问题,村民无条件支持。一年后,一条平坦的通村公路拉近了郭家山村和外面的距离。这个小村庄也逐渐实现了美丽蝶变。
  “路修好了,更要管护好。”2015年,郭志强成了村上的道路管护员,负责路面卫生以及路两旁的绿化工作,他干得乐此不疲。清理路面垃圾和沟道杂物、修剪路边风景树是郭志强每天最重要的事。
  2016年7月,雨后转晴的一个早晨,郭志强和往常一样,在巡道时发现郭家山村和邻村交界处的道路路基被雨水冲毁。他及时向村委会反映后,郭志强和其他几位村民一起完成了抢修工作。
  “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我总会想起以前泥泞不堪的土路。这条路来之不易,现在我们村能有这般光景,全靠这条路。”在郭志强心里,这条路是郭家山村的致富路、幸福路,必须守护好它。
  甜蜜
  9月29日,郭家山村珍珠蜜桔合作社的厂房里格外热闹,几位工人正娴熟地搬运、分拣、装箱。前来交货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合作社负责人郭雨忙着称重、记录。
  这些年,随着路越修越好,郭家山村的柑橘越来越出名,客商一拨接着一拨,柑橘没熟透就被订购一空。一个个柑橘加工厂也拔地而起。在这项“甜蜜”产业中,郭雨就是尝到“甜头”的一员。
  2017年,在外打工的郭雨看到家乡的变化,毅然决定回来创业。“小时候,这条路还是土路,雨天深一脚浅一脚,上学得走半个多小时。车进不来,橘子卖不出去,哪儿像现在这么方便?没有这条路,就没有今天的郭家山村。”郭雨感慨地说。
  回村后,郭雨成立了珍珠蜜桔合作社,将家乡的柑橘销往全国各地,也带领几百位村民通过柑橘产业增收致富。
  如今,在郭家山村,橘园里也通了水泥路,车可以开到园子边上,雨天也可以进园采摘。这些,是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广袤橘园让农业的生态底色更加鲜亮,绿色优质的柑橘走出大山,为郭家山人带来了蒸蒸日上的好生活。
  “路修通后,郭家山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出行方便了,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半小时就能到县城。来村里游玩、收购柑橘的人也多了,大家的腰包更鼓了。”郭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剑强说,随着道路不断加宽,村民致富增收的渠道也不断拓宽。
  从尘土飞扬到亮丽整洁,从泥泞小路到康庄大道,从人背马驮到川流不息……郭家山村正在幸福大道上阔步前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