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千年“耀瓷”窑火旺
  地理标志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陕西农村报 合办
  本报记者 黄敏
  穿过一道道山梁,行走在瓷器铺就的古镇道路上,触摸着盆罐垒成的墙壁,浓厚的制瓷文化扑面而来……8月5日,记者走进铜川市耀州区陈炉古镇,深刻感受到耀州瓷生生不息的魅力和匠心传承。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是耀州瓷发祥地之一,也是“炉火千年不绝”的耀州瓷烧造基地。在这里,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提升着整个小镇的韵味。
  秀美的山川景色,丰富的文化积淀,赋予陈炉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多年来,陈炉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推动特色陶瓷产业与古镇旅游业相融合,先后发展陶瓷生产专业合作社60余家,打造出集陶瓷原料采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聚群。全镇34%的人口被镶嵌在产业链上,让“郁郁千家烟火迷”的生产场景历久弥新。
  “南有龙泉瓷、北有耀州瓷”由来已久。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因产地在耀州,故名耀州瓷,又名耀瓷,属六大窑系,曾被列为贡品,在我国瓷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特点是青瓷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净,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
  耀州窑场广泛分布于铜川市漆水河畔的黄堡镇、陈炉镇等地,属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交界之地。这里煤炭、坩土的储量丰富,漆水河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有着发展陶瓷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瓷窑,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北宋时期达到鼎盛,有1300多年的烧造史,是北方唯一与“官、汝、定、哥、钧”五大名窑比肩的青瓷窑场。“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这是对当时“十里窑厂红透天”的耀州窑繁荣历史的真实反映。
  耀州窑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沿漆河自北而南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据史书记载,在耀州窑最辉煌的时候,漆河两岸陶坊密集,绵延百里,每当夜幕降临,炉火星星点点,彻夜不灭,成为一道壮丽的景观,“漆河不夜”也被誉为耀州七景之一。
  为保护这一传统而辉煌的陶瓷文化,2010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对耀州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铜川深挖文化基因,依托耀州窑千年文化底蕴,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全力构建耀瓷小镇。一大批从业者将传统工艺和新工艺相结合,使耀州瓷焕发新的魅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成为铜川兴业富民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
  一千多年前,耀州瓷随着客商的脚步销往丝路沿线国家。如今,承载着千年活态文化的耀州窑火正因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的导入“烧”得更旺,耀州瓷这张名片也将越擦越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闯新路、出新绩。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