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你托我管 规模经营 丰收增产
——省农经站调研渭南粮食规模生产经营侧记
  吴武刚
  麦浪滚滚,金穗飘香,丰收在望。
  “你这片地种的是什么品种?”“渭麦9号。”“大概什么时间能收割?”“6月10日左右。”“测产了吗?”“测了,这片旱田的亩产600斤往上了,比当地同等田块的平均产量要高出将近30%。”
  这是5月24日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调研渭南粮食规模生产时,站长刘亚军和澄城县现代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金斗在田间地头的一段对话。
  5月24日至26日,省农经站调研组先后深入澄城县、富平县、蒲城县,走访了12个乡镇、20多个经营主体,听取了3场专题汇报,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和粮农、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深入交谈。
  据了解,渭南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藏粮于服”上做了大量有益有效实践,做到了确保粮食面积、产量稳中有增,牢牢稳住了农业基本盘。
  藏粮于地,扩大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富平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97万亩,其中小麦54万亩,玉米43万亩,核心生产区10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20万亩(次)左右,年产粮食4亿公斤,优质商品粮0.6亿公斤。”富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耀武说。
  据了解,蒲城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45万亩以上,总产量5亿公斤左右,截至2021年实现了粮食生产“十八连丰”。今年全县小麦在田面积96万亩。澄城县今年夏粮播种面积33.6万亩、落实秋粮播种面积30.02万亩,全年粮食面积63.62万亩,粮食面积只增不减。
  藏粮于技,让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我用了激光坪地技术,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就拿灌溉来说,平整过的土地一天可以浇灌150亩地,一亩地大约花费25元,单次比没有平整过的土地亩均节约灌溉费用50多元,收一料庄稼按照灌溉两次算,就节约100多元,这还不算节约和提高利用率的水溶肥所产生的效益……”富平县粮食产业支部书记、富平县流曲家庭农场主张胜吉掰着指头给刘亚军站长一行算细账。
  “藏粮于服”促粮食生产提质增量效益高。渭南市积极探索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服务主体和托管农户实现双赢,释放了农业发展活力,积累了“藏粮于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渭南经验”,在良策、良种、良肥、良药、良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成效。
  “播种上的保证,植保上的跟进,灌溉技术上的更新,今年我们托管的旱塬小麦亩产量能过千斤了……”蒲城县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建提起在尧山镇北部打造的旱改水试验基地,满脸地骄傲。
  良种的研发、繁育、推广,宽幅沟播和播后镇压、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技术模式等先进种植技术及选用配方肥、缓释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技术落地,使用作业精细、功能显著、优质高效的农机装备,每亩小麦可实现单季增产100公斤~150公斤,玉米单季增产100公斤~150公斤,渭南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据了解,截至 2021 年底,渭南市共有各类服务组织 3974 个,服务 对象43.94万户,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 务面 积 210.83 万亩。2018年以来,累计争取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7370万元,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