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专访
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访渭南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站长刘鸿剑
    渭南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站长刘鸿剑(左)在中化现代农业(陕西)有限公司华阴市技术服务中心调研。记者 邵林喜 摄

  本报记者 赖雅芬
  5月17日,渭南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站长刘鸿剑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记者: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整体情况如何?
  刘鸿剑:作为农业大市,渭南市历来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服务组织3974 个 ,服务 对 象43.94万户,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10.83万亩。其中,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2035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90个、农业企业229家、各类农业服务专业户937个、其他服务主体83个。2018年以来,累计争取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7370万元,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记者:为推动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快速发展,市农经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
  刘鸿剑:近年来,市上先后制定出台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等项目实施方案,4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70余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职业农民等累计1万余人次。依托实力强、标准高的现代农业公司,建立全产业链托管模式,让良种、肥料、先进技术、数字农业系统等深入到乡村一线和普通农户。
  记者:下一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刘鸿剑:拓宽服务范围,建立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从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以土地托管服务为基础,推行农民合作社与农户、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扶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