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如何扎实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代表委员话三农
  本报讯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农业
  农业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低碳农业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与制度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种手段,实现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王二虎说,发展低碳农业已成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王二虎建议,加快制定出台有关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措施,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标准、补偿政策、信贷政策等,围绕农业生产、销售、仓储、物流、废弃物处理、土壤耕作等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在基础条件好、生产规模适中的农业产区推进试点工作,强化标准管理、标准生产。同时,加强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尽可能缩短有机肥暴露在田间的时间,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王二虎还建议,可设立国家农业碳基金,拓展农业资本市场,解决发展碳汇农业所需的部分资金;积极探索创建“企业——碳交易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碳汇交易机制,形成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与碳交易机构等相关利益共享机制和专业合作组织订单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说,农业农村正成为投资热土,社会资本投资的大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产业的形态和质量。
  “能人回乡、资本下乡,实现了乡村振兴有效的动能转换。然而,由于农业产业周期长、投入大,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长期投入。”祁志峰认为,鼓励资本投入乡村,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祁志峰建议,一方面,加快相应法规体系、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乡村振兴产业的资本引入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投入乡村振兴产业资本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探索财政奖补机制,对长期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资本给予支持,形成吸引资本持续投入的政策体系。此外,创新资本进入涉农领域模式,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通过产权、技术、产品等与企业、资本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作为农民代表,‘三农’工作一直以来是我最关心的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五丰社区党总支书记雷温芳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雷温芳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整合资源和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
  雷温芳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她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解决好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问题。加快实施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缓解区域性水资源矛盾,保障饮水安全,发展节水灌溉。
  “还应看到,中西部脱贫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比较脆弱,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雷温芳建议,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大对中西部脱贫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上给予支持,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据《陕西日报》)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