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陕西供销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物资



本报记者 黄敏
2022年1月2日,在陕西供销储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大门口,一辆满载着1000多份新鲜蔬菜和100套防护服的运输车辆刚刚停稳,全副“武装”的陕西供销系统职工志愿者纷纷上前,有序搬运。这些由宝鸡市供销社调配的暖心物资将在第一时间供应给广大市民和一线防疫人员。
自疫情管控措施升级以来,陕西供销系统坚决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的“国家队”作用,各市县(区)供销社上下联动,积极协调物资调配,优先仓储保障,畅通货源渠道,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供销力量。
1 积极行动 奋战一线
最近几天,西安市阎良区早上的气温降到零下六七摄氏度。2021年12月31日7时,阎良区供销联社主任韦超带领全体下沉干部,在武屯街道办杨居村开始了一天的值守工作。
“自2021年12月23日起,我们派出8名党员干部,下沉到两个村,协助疫情防控工作。”韦超告诉记者,值守之余,阎良区供销联社充分发挥供销优势,动员下属的合作社、企业积极行动,从阎良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调集各类生活物资,为当地及西安市其他县(区)供应蔬菜、面粉等。
在咸阳,来自全市供销系统的800多名职工志愿者连续奋战在城区、乡镇保供一线。截至2021年12月31日,市供销联社累计供应新鲜果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500余吨,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所需。
在西安,市供销联社一边组织职工和下属企业对辖区进行消杀、转运生活垃圾、协助100多个小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一边安排职工志愿者为城乡群众供应生活物资。
疫情发生后,省供销社向全系统发出号召,广泛动员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抗疫保供一线。全省各级供销社及下属企业、单位纷纷响应,一大批来自供销系统的干部职工下沉一线,争当“逆行者”,甘当“跑腿员”,和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联手抗疫保供,让居家群众安心战疫。
2 发挥优势 稳价保供
疫情之下,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稳价保供是关键。连日来,全省供销系统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多渠道发力,在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上积极作为、主动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陕西供销农场全员在岗,组建了由20名员工组成的生活物资配送队,分为5个小组对周边两公里内小区居民进行生活物资配送。省糖酒果品副食有限公司依托所属的陕西供销蔬菜直通车、西安农产品超市供应渠道,积极统筹居民生活物资,确保特殊时期以蔬菜、粮油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供需平稳、保障有序。
线下稳定有力,线上如火如荼。陕西供销电子商务集团发挥资源优势,继2021年12月22日上线“小供优选”平台后,又上线“百果船”平台,面向西安市区三环以内,开展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40多名员工分成配送组和保障组,每天配送1500多公斤米面粮油和蔬菜。
除此之外,基层供销社也踊跃参与、接续发力。彬州市供销联社在城区设立多个蔬菜直销点,每天向市民提供米面油及20多种平价新鲜果菜;西安市长安区供销社通过供销蔬菜直通车、集镇超市、村级网点,为城乡老百姓平价供应各类生活物资;咸阳市三原县供销联社按照“方便群众、科学布点”原则,在城区、乡镇设立10个供销平价蔬菜供应点,每天供应量达5万公斤……
3 多方协作 力促生产
2022年1月2日15时,在延安市甘泉县供销社所属的农产品仓储冷链配送中心,前来送菜的菜农排着队,将菜放在指定区域。“我今年种的小黄瓜产量高、品质好。最近因为疫情,没有客商上门,菜卖不出去。幸好这个企业收购,解决了我们的难题。”来自甘泉县桥镇乡刘家沟村的菜农樊彩玲说。
眼下,正值冬季蔬菜采收上市时节。但受疫情影响,“卖菜难”成了甘泉菜农的头疼事。为解决“卖菜难”问题,甘泉农产品仓储冷链配送中心安排时间有序收购,确保菜农种得好卖得出。目前,配送中心每天储备蔬菜近20个品类,总量达5万公斤,主要供应延安、西安、咸阳等地。在配送过程中,配送中心严格检验,全程冷链配送,确保把新鲜安全的蔬菜以最快速度送到老百姓手中。
种得出有效益,才能提升群众生产积极性。在关键时期,保障各项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同样是重中之重。为此,省供销总社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于2021年12月28日与省信用联合社通过线上签约,在授信融资服务、抗疫保供服务、“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服务等5个方面展开合作,联手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民生保障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为推进各项农业生产和全面乡村振兴引来更多的“金融活水”。
抗疫保供促生产,陕西供销一直在行动。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到社区,从抗疫一线到服务“最后一百米”,都有供销人奋斗奔跑的身影。一道道民生保障线越织越密,群众生活越来越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