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畜”势腾飞展新姿

本报记者 王琦 文/图
12月15日,在临潼阳光牧业宽敞明亮的牛舍,一头头奶牛或惬意地吃着饲草、或悠闲地散步、或安静地卧在发酵床上……“好牛奶来自生活舒适的奶牛。”临潼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厚安饶有趣味地对记者说。
这家牧业公司是在西安市临潼区从事良种奶牛的引进、销售、养殖示范的标准化奶牛场之一,杨厚安是西安市科技特派员,是该公司的包抓专家。如何让奶牛吃得好、住着舒心、产优质奶?杨厚安肯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是关键。这也是加快临潼养殖业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你看这,饲草大小长短均匀。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的应用,能保证奶牛每一口营养都是均衡的,既利于饲草消化,又能提高产奶量。”杨厚安抓起一把饲草细细地捻着。随后,在一处牛舍,他指着松软的发酵床说:“2021年,我们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在这里应用奶牛发酵床养殖技术,让奶牛粪便固液分离后,结合农作物秸秆等发酵消毒作为垫料,不但节约成本,还能起到废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奶牛病害。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据了解,杨厚安和他的团队还先后实施了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养殖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技术、青贮饲料技术、奶牛DHI测定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尤其今年,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升种质资源水平,他们为阳光牧业公司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加快全区奶牛品种改良步伐。
“在临潼畜牧中心以及杨主任的多项技术配套支持下,我们奶牛的日产奶量由过去的27公斤增长到现在的33公斤。”阳光牧业公司负责人郝洁玲告诉记者,在过去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公司带动了85户群众脱贫致富。近期,该公司已延伸产业链,拓展“巴氏”鲜奶业务。未来,他们将以奶牛养殖为载体,发展观光旅游,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展望2022年,杨厚安表示,将带领团队继续推进标准化示范场、“粮改饲”等项目,推进乳制品产业链建设,把提高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动物卫生安全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畜牧业科技培训指导,提高养殖业管理水平,推进实施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为临潼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乡村振兴。